首页> 中文学位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6h】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2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2.3 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思路

4 研究结果

4.1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分析

4.2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变量学上的差异

4.3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分析

4.4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4.5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5 讨论与分析

5.1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讨论

5.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讨论

5.3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讨论

6 结论与教育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到了专家、学者及普通大众的关注,一时风靡。职业倦怠是在工作压力中产生的负向情绪情感。而无论是相关研究还是生活实际都显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包括幼儿教师。因其教育对象的低龄化,幼儿教师工作琐碎、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但在工资待遇、社会尊重、专业发展等方面却面对着更多现实的压力和困境,易积累消极情绪,易造成职业倦怠。而主观幸福感是会对人的工作生活、状态产生影响的深层背景性因素,预防、缓解、降低职业倦怠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旨在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几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样本,了解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状况,试着从宏观社会、中观组织、微观个人的角度对教师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提升与预防做出探讨。以期为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个体了解和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依据,为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幸福生活提供参考。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问题的提出缘由,研究的相关内容及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论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结构特点、相关理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等;职业倦怠的相关定义、理论模型、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职业倦怠的测量、教师的职业倦怠等方面以及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三部分为研究的具体设计过程。阐述了研究对象的选取、预期的研究假设、所选取的问卷量表以及整个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是研究的结果。此部分呈现了本研究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在婚姻状况、年龄、教龄、学历、工资档五方面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状况。
  第五部分是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对研究结果的状况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并分析其中的缘由所在。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建议,在结果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降低其职业倦怠的相关教育建议,以促使幼儿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