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列宁与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看列宁晚年的民族观
【6h】

从列宁与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看列宁晚年的民族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关于建立苏联的不同观点

(一)列宁与斯大林的争论

(二)“格鲁吉亚事件”及列宁的态度

二、列宁晚年的民族观

(一)民族自决权理论

(二)消灭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

(三)改用联邦制的国家结构体制

(四)重点反对大俄罗斯主义

三、列宁晚年民族观对苏联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一)列宁晚年民族观对苏联的影响

(二)列宁晚年民族观的当代价值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被称作列宁民族问题“政治遗嘱”的《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一文入手,对列宁晚年的民族观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组建苏联过程中的列宁与斯大林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当时解决民族问题的两种不同方略之间的争论。由于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达到一致,随后便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格鲁吉亚事件”。列宁和斯大林的分歧因“格鲁吉亚事件”而达到顶点。苏联的筹建过程体现了列宁晚年的民族观。列宁晚年的民族观主要内容包括民族自决权理论;消灭各民族问事实上不平等;改用联邦制的国家结构体制;重点反对大俄罗斯主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立苏联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关注着俄国的民族问题,在研究民族问题时密切关注现实政治,并为现实革命与建设任务服务。他十分重视民族平等团结,认为这是与俄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生死攸关的问题。列宁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两个历史时期,即十月革命之前和十月革命之后的两个历史时期。 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出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强调民族自决权,重点论述民族自决权,主张只有被压迫民族从统治民族压迫下解放出来,才能使各民族获得平等。 十月革命之后,他又根据俄国新的情况,重点探讨怎样组建联邦制的问题,这时他非常强调反对大民族主义,加强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强调要切实解决各民族在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要对少数民族让步。由此可知列宁的民族观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对现实斗争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苏联的成立是列宁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加以重新研究、领会列宁晚年的民族观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地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吴图雅;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贺瑞;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专题汇编;
  • 关键词

    列宁; 斯大林; 民族观; 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