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养儿防老”与“储蓄防老”的替代与互补——以济南市为例
【6h】

“养儿防老”与“储蓄防老”的替代与互补——以济南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养儿防老”与“储蓄防老”的替代与互补关系

2.3 研究的基本假设

2.4 个人最优养老选择模型

2.5 实际“联合决策”的养老选择模型(CD模型)

2.6 总结与启示

第三章 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3.2 “养儿防老”与“储蓄防老”的替代程度测算

3.3 养老观念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政策建议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出台,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将影响我国传统养老观念。“养儿防老”与“储蓄防老”作为当今事实上两种典型的养老模式,存在着替代与互补关系,关于这两种养老方式的研究再次成为养老领域的热点话题。
  首先,本文以理性人等假定为前提,运用个人最优养老选择模型和实际“联合决策”的养老选择模型定性分析了个人最优养老选择决策,以及“养儿”与“储蓄”不同的组合形式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子女的赡养能力和意愿及养老储蓄资金的数额决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并且决策者为达到一个更高的老年生活质量,需要“养儿”和“储蓄”两种方式互补进行。
  本文从实证层面分别测算了济南市各区县的“养儿防老”模式对“储蓄防老”模式的替代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济南市市区居民对“储蓄防老”的依赖程度明显大于农村,农村地区居民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生活层面上对“养儿防老”模式的依赖程度均较大,其中平阴县和商河县尤为突出。测算结果还表明城市居民对“储蓄防老”的平均依赖程度为81%,而农村居民对“储蓄防老”的平均依赖程度仅为29%,可见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模式依然盛行。
  把握了济南市各地区养老模式的主要特征之后,本文分别分析济南市城市及农村地区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事人健康情况”、“子女情况”、“人均消费”、“子女给予的养老补助”、“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家庭关系”、“养老保险状况”以及“可支配收入”是城市居民选择“储蓄防老”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婚姻情况”、“家庭规模”、“家庭子女情况”、“养老保险状况”以及“交通状况”是农村居民选择“养儿防老”观念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掌握了各地区养老模式偏好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又明确了济南市城区居民和农村居民对养老模式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可为未来各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模式改革措施提供有力依据。并且在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该研究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及探索中国式的养老之道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