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表达的动态观察
【6h】

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表达的动态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目的:目前近视作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屈光不正,因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经成为全球防治的重点,其防治工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防盲计划。
   关于近视的研究历史已有200余年,就近视的发生机制人们也曾提出许多假说,但至今尚不能明确,更没有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多项实验研究认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可能是由局部视网膜调控机制决定的。
   近几年研究发现,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与近视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作为视觉信息分子,VIP在视觉诱导近视眼形成的过程中可能起到视觉信息传递和调控的作用。在幼鸡及灵长类等近视动物模型中发现VIP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幼鸡近视动物模型中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表达增加,但在更接近人的哺乳动物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myopia,FDM)模型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动态变化尚未得到证实。
   本研究拟用不同技术方法,观察并对比VIP在豚鼠近视模型中形觉剥夺不同时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其变化趋势是否与在幼鸡中的变化一致,进一步了解其在哺乳动物中可能参与的发生或发展机制,为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或预防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60只2~3周龄三色健康豚鼠,随机选40只随机分成遮盖前、遮盖1w、2w、3w组,每组10只,采用单眼遮盖法(monoculardeprivation,MD)进行形觉剥夺,均以右眼为剥夺眼(实验组),左眼暴露为自身对照组。另外分别在相应时间点随机选取5只同龄、未遮盖豚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在遮盖前和MD1w、2w、3w后对相应豚鼠进行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遮盖组、自身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随机取5只豚鼠的眼球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另5只豚鼠取视网膜组织,用于RT-PC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形觉剥夺前各组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在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在单眼形觉剥夺后的1w、2w、3w,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屈光度P<0.01、P<0.01、P<0.05,眼轴长度均P<0.01);实验组、自身对照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对照组则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形觉剥夺前各组间视网膜VIP在蛋白及mRN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眼形觉剥夺后的1w、2w、3w,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均P<0.01);实验组、自身对照组视网膜VIP蛋白、VIPmRNA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形觉剥夺1w可以形成近视,且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②VIP可能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或发展有关。VIP在FDM豚鼠视网膜的表达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