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数据
【6h】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况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

3.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

3.1.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划分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

3.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现状

3.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

3.4.1 经济环境

3.4.2 行政体制环境

3.4.3 财税体制

3.4.4 融资环境

3.4.5 法制环境

3.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

3.5.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效应

3.5.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消极效应

4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短期分析

4.1.1 一般均衡条件下的IS-LM模型

4.1.2 引入政府债务后的IS-LM模型

4.2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分析

4.2.1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4.2.2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长期分析

4.2.3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性描述

5.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5.2.1 模型设定

5.2.2 样本数据的区域划分

5.2.3 变量处理与数据说明

5.2.4 计量结果及分析

5.2.5 计量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有所放缓。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明显回落,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呈现出经济新常态。同时,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有所降低,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的是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城市化一方面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增多,对资金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各级地方政府纷纷绕开法规限制,通过投融资平台等渠道进行资金融资,导致地方政府的负债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政府举债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历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个别省份的负债率过高,在经济新常态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可以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在维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外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相对完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进行过一系列的分析。我国学者最早是对中央政府债务问题进行研究,直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开始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我国学者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债务规模、结构、成因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
  本文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的基础上,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导致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土地财政收入减少是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分析方面,从短期看,地方政府债务会通过影响地方投资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地方政府债务会通过影响社会资本总量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增长,通过对Barro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政府举债利率、税收中用于投资的比重、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以及税率四个因素;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选取2012-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引入第三产业比重、人口增长率、地区金融支持力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证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即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显著性不同。得出结论:2012-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从不同区域的角度来分析,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更为明显。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管理。本文给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合理控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2.控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还应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3.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4.进一步加大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扶植力度。5.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律规范及相关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补充及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