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究竟与方便:试论佛教信仰的特色
【6h】

究竟与方便:试论佛教信仰的特色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三 文献综述、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五 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佛教信仰研究的同情立场

第一节 同情立场的选择

第二节 对解脱归趣与理性运用的同情理解

第二章 从究竟角度看佛教的信仰特色一一不二

第一节 能信仰的主体不可得

一 从中观学角度论证无我

二 从唯识学角度论证无我

第二节 所信仰的对象不可得

一 无实体性的佛宝

二 无实体性的法宝

三 无实体性的僧宝

第三章 从方便角度看佛教的信仰特色

第一节 信仰的定义、对象及显现的特色

第二节 信仰的根基、发生及显现的特色

一 信仰的根基及其特色

二 信仰的发生及其特色

第三节 信仰的层次及显现特色

第四节 正确信仰的保证及显现的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佛教作为一大宗教,其信仰有着鲜明的特色。然而其信仰有什么特色?该从什么角度切入去把握它,使它的特色一下子呈现出来?在绪论中,本文发现前人从佛教义理本身透视其信仰特色的研究至今仍不充分,并找到以佛教的“究竟说与方便说”作为切入角度、大的架构去总结信仰特色;在第一章中,阐述了对佛教信仰研究,的同情立场的抉择;第二章是从究竟角度看,佛教的信仰特色是不二,即无能信仰的主体(无我),亦无实体性可得的三宝作为信仰对象,二者实性皆是无自体,平等不二,这是佛教信仰的根本特色。
  第三章是从方便的角度展开来看,第一节是就信仰的定义、对象看,三宝有二,一是别体三宝,二是一体三宝。对别体三宝的信仰特色是:信仰者内心澄净性(真诚性),内心对佛、僧(“良医”)的认定,对“良医”的信任和恭敬,并且对成为“良医”的向往;内心对法(“良药”)的认定、对“良药”的信任和珍视恭敬,对涅槃(“病愈”)的向往追求;信仰对象(三宝)体现了非主宰性、非偶像性、无我性。对一体三宝的信仰特色是:信仰者完全彻底地放下我执的强烈实践性,信仰对象的内在性。对别体三宝的信仰是方便,对一体三宝的信仰是是圆满究竟。第二节是就信仰的根基看,一切众生的信仰根基都是平等无差别的诸法实相,这体现信仰根基的平等性;就信仰的发生看,佛教信仰的生起需要自己种过善根、外缘辅助等不可思议的因缘,这体现了信仰生起的重视自力的自他合力性。第三节是就信仰的层次看,信仰随着修行层次的提升会深化,到见道位根本不退转,所谓证信。第四节是从正确信仰的保证看,佛教提出“法四依”原则,体现了信仰的平等性、智慧性、实践性、圆满性。
  综上,究竟和方便,方便与从方便展开的四个方面,一体三宝与别体三宝,根基的平等性与发生因缘的差别性,万法平等与信仰的由浅到深的差别,平等不二的诸法实相与面对各种问题开出的“法四依”,都可归为平等不二的诸法实相与它在世间展开的差别相,如同金子与金器具,金器具的本性是金子,而金子又是通过金器具展现的,也即不二。由此,佛教信仰的根本特色是不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