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股改限售股减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6h】

非股改限售股减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设计与回归模型

3.3 数据来源

3.4 描述性统计

第4章 实证检验

4.1 盈余管理存在性检验

4.2 非股改限售股股东能力与盈余管理关系检验

4.3 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减持动机与盈余管理关系检验

4.4 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减持规模与盈余管理关系检验

4.5 非股改限售股减持公司性质与盈余管理关系检验

第5章 稳健性检验

5.1 季度数据替代分析

5.2 宏观环境影响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主要存在着四种限售股,分别是股改限售股、首发限售股、增发限售股以及其他限售股。股改限售股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实现股票的全流通,进而推动资本市场改革。非股改限售股则主要是为了抑制投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完善公司治理和健全资本市场机制。限售股产生根源的差异决定了限售股东解禁后经济行为的动机和表现不同,相对于股改限售股,非股改限售股在减持比例上高于股改限售股。时至如今,股改限售股解禁已经逐步完成,其存量已经慢慢萎缩,而非股改限售股解禁随着IPO公司的增加、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的扩张、高管激励政策的权益化等不但存量慢慢累积,而且增量会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是将所有种类限售股股东解禁后的减持行为混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股改大小非解禁样本是主体,模糊了非股改限售股减持行为的特征。
  据统计,在非股改限售股股东解禁减持期间有的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出现大幅度提升,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减持期间每股收益的异常变动归因于公司经营业绩正常变化还是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对利润进行了修饰?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在禁售期间无法通过转让股票获得资本性利得收益,在非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并取得市场流通权后,股东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直接挂钩。会计信息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盈余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股价,从而拉升变现水平。所以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发生非股改限售股股东解禁减持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为研究对象,对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减持行为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考察在限售股股东减持过程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试图通过以限售股股东减持前持股比例和股东是否为机构投资者代表其盈余管理的能力,检验不同类别限售股东盈余管理能力的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减持的动机(流动性动机和投机动机)、减持规模(减持数量比率和减持市值比率)、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关于限售股解禁减持的相关研究。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生非股改限售股股东解禁减持交易的公司,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在减持前,公司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第二,股权集中度和减持后持股比例会影响减持前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非股改限售股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3.07%时,股权集中度削弱了减持前持股比例对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在减持前持股比例相对较高(>6%)时,减持后持有比例削弱了减持前持股比例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第三,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下,非股改限售股股东类型为机构投资者较一般组织或者自然人减持前,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第四,在投机动机和流动性需求双重作用下限售股股东为了配合减持变现获利更倾向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第五,非股改限售股股东减持市值比率越高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减持数量比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不明显,但减持数量比率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减持数量变动对盈余管理产生正向影响,减持数量差异大的分组间盈余管理水平差异显著。第六,存在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减持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有企业时,相较非国有企业而言,公司减持前一会计期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更低。
  在我国政府机构积极促进资本市场完善和中国经济逐步复苏的大背景下,本文关于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减持的研究能够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促进政策环境改善和资本市场有序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