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伴生长激素缺乏的基因突变分析及治疗观察
【6h】

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伴生长激素缺乏的基因突变分析及治疗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1.FGD病因及发病机制

2.FGD的临床表现

3.FGD的辅助检查

4.FG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FGD的治疗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一例FGD伴GHD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糖皮质激素缺乏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方法:
  1.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一例FGD伴GHD患者及其父母的静脉血,置于-80℃冰箱保存,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
  2.提取DNA,根据已报道的FGD致病基因(MC2R、MRAP、StAR、MCM4、NNT及TXNRD2基因),用primer3设计引物,引物由上海寰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PCR扩增目的基因,ABI梯度PCR仪进行PCR反应,而后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将PCR产物交由上海寰荣公司纯化、切胶回收及测序。Chromas图谱分析,将结果与NCBI基因库进行对比。
  3.给予氢化可的松早20mg、晚10mg及左旋甲状腺素12.5μ g/天、迪巧300g一天2次口服,生长激素5IU皮下注射治疗。
  4.定期随访,随访时间间隔为3个月,了解患者食欲、活动量及体温状况,测量患者身高及性腺发育程度,监测其血压、血生化、血糖、血浆皮质醇、ACTH、GH、IGF-1、促性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等的水平,每年1次行左手腕X线正位片判断骨龄情况,必要时行再次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结果:
  1.经Chromas图谱分析,患者的MC2R、MRAP、StAR、MCM4、NNT基因外显子序列均未发现异常。
  2.患者及其父母TXNRD2基因测序均发现第三外显子上第5位和第24位碱基分别由C→T、G→T,前者密码子由GCC→GCU,其编码的氨基酸不变,后者密码子由GCC→UCC使原本编码的丙氨酸变成丝氨酸(p.A66S),NCBI基因库未发现此前有该突变报道。
  3.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可,身高增长迅速,一年半增高约17cm,睾丸发育好,血浆皮质醇水平极低而ACTH维持在高水平,促性腺激素水平正常,无水电解质紊乱,应用生长激素1年半后再次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提示生长激素分泌潜能恢复正常。
  结论:
  1.本研究中患者及其父母的TXNRD2基因均在第三外显子编码序列的第24位碱基上存在G→T,该突变为有义突变还是基因多态性所致,需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
  2.伴有生长激素缺乏的FGD患者,经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生长激素分泌潜能可恢复正常,期间用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情况明显改善,因此FGD基因突变引起的GHD可能性不大。
  3.由于FGD与Addison病临床表现类似,对于被诊为Addison病的患者,如无低血压、失盐等表现,且在长期随访中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ACTH水平仍极高时,应考虑FGD的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