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韩惯用语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以“手”、“脚”部位惯用语为例
【6h】

汉韩惯用语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以“手”、“脚”部位惯用语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惯用语是中韩两国语言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与身体部位有关的,尤其与手脚有关的惯用语所占的比例较大,这是因为人的动作和日常生活都通过手脚的使用来能实现。但由于文化、生活方式、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惯用语的表达方式上也会有不同之处。
  这几十年来,语言学界对中韩两国惯用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纵观其间的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大部分学者着眼于结构、语义、语用等角度来对比分析了惯用语。而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惯用语的研究,特别是与人的手脚部有关的惯用语研究,目前还十分缺乏,其成果极少。
  着眼于汉韩惯用语的隐喻和转喻形成机制的不同,本文以中韩两国语言中与人的“手”、“脚”有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参考并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隐喻与转喻理论,对惯用语认知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其生成和理解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中韩两国语言文化的概念和认识。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主要有一下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目的与意义、中韩两国惯用语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考芙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隐喻与转喻理论。
  第三章,介绍了汉韩惯用语的界定和特点,并对本文所涉及的与手脚部有关的惯用语进行了区分和界定。
  第四章、第五章,参考和运用考芙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各章分别对由“手”、“脚”部位组成的汉韩惯用语,从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汉韩“源域相同”的惯用语。这部分主要包括“源域(sourcedomain)、目标域(targetdomain)都相同的惯用语”,“源域相同、目标域不同的惯用语”。二是汉韩“源域不同”的惯用语。这部分主要包括“源域不同、目标域相同的惯用语”,“源域、目标域都不同的惯用语”即只在各自语言中存在的惯用语。通过这一研究过程,探索中韩两国语言上的隐喻认知机制。
  最后是结语,在这一部分对前述内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著录项

  • 作者

    郑胜珉;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剑艺;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H219.3;
  • 关键词

    汉语; 韩语; 惯用语; 认知隐喻; 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