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中国三部小说看中国江湖文化
【6h】

从中国三部小说看中国江湖文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中国江湖文化

第一节 江湖文化形成的背景

一、“江湖”的含义及江湖的人群构成

二、从历史角度考察“江湖文化”的产生与演变

三、从文学角度考察“江湖文化”的产生与演变

第二节 “江湖文化”的主要精神表现

一、“义气”

二、“侠”

三、“英雄主义”

四、“个人利己主义”

五、“报”

六、“自由自主精神”

七、“平等思想”

第三章 《水浒传》与江湖文化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背景与江湖文化的积淀

一、《水浒传》成书的社会背景

二、《水浒传》成书的文学背景

三、《水浒传》的江湖文化积淀

第二节 《水浒传》中的江湖与江湖文化

一、典型的英雄会聚的江湖

二、《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大隐隐于市的江湖文化

第三节 《水浒传》江湖文化的扩散及其影响

第四章 《阿Q正传》与江湖文化

第一节 《阿Q正传》成书的社会转型期背景

一、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

二、侠士精神的回归与复兴

三、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

第二节 鲁迅与《阿Q正传》

一、鲁迅的“尚侠”精神

二、鲁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三、鲁迅笔下的“阿Q时代”与泛江湖时代

第三节 《阿Q正传》中的江湖与江湖文化

一、《阿Q正传》中的江湖

二、《阿Q正传》中的江湖文化特点:烽烟四起的江湖文化

第四节 《阿Q正传》江湖文化的“精神胜利”及影响

第五章 《兄弟》与江湖文化

第一节 《兄弟》的时代大背景—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第二节 余华与其文学江湖

一、余华其人

二、余华其心—从先锋到现实

三、余华其文—民间大众的专场

第三节 《兄弟》中的江湖与江湖文化

一、《兄弟》中的“江湖”

二、《兄弟》中的江湖文化特点: “渗入人心”的江湖文化

第四节 《兄弟》江湖文化的当代观照

第六章 通过《水浒传》、《阿Q正传》、《兄弟》看江湖文化的变迁与影响

第一节 古代的江湖及江湖文化特点:显形的江湖—隐性江湖文化

第二节 近代江湖及江湖文化的特点:隐形的江湖—显性江湖文化

第三节 当代江湖及江湖文化的变形存在:无形的江湖—“普泛化”的江湖文化

第四节 江湖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第五节 江湖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江湖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古到今,关于江湖和江湖文化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水浒传》、《阿Q正传》、《兄弟》三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小说作品中有着关于古代、近代和当代的江湖以及江湖文化的真实描绘。为了弄清江湖和江湖文化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轨迹,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水浒传》、《阿Q正传》和《兄弟》三部现实主义作品,从文学、历史、社会等多重角度解读自古代而近代至当代的江湖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学的方法,在对各种历史的、传记的、理论的等文献资料研读基础上,结合考察三位作家的思想和经历,着重对三部作品中有关江湖和江湖文化描述的内容,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互补,既展现各个作品中所描绘的江湖文化各自特征,客观地梳理它们相互间的变化与联系,并且对它们的江湖文化的共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后,我们采用比较的方法,将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江湖文化的特点做出对比,总结出江湖和江湖文化的发展变化基本轨迹。
   通过将三部作品串联起来研究,本文总结了江湖文化的七个主要的精神表现,即义气、侠、利己主义、报、英雄主义、平等思想和自由意识,并且分别从历史、文化、社会等不同的层面,探讨这七种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在江湖中的具体表现。本文将这七种精神表现分为典型的传统江湖文化因子和具有现代文化意味的江湖文化因子两大类。其中,义气、侠、报、英雄主义属于典型的传统江湖文化因子,利己主义、平等思想和自由意识则是具有现代文化意味的江湖文化因子。由于江湖文化兼具传统与现代意义的双重性,所以它能够从传统中国中的边缘文化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中国的多元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文化。三部作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社会事件和人物形象中向读者展现了不同时代中不同的江湖面貌以及江湖文化的变化。为了理清江湖和江湖文化自古至今的变迁轨迹,本人立足于文本分析,并结合历史背景和作家分析,具体论述了《水浒传》、《阿Q正传》和《兄弟》中的江湖和江湖文化的内容和表现。《水浒传》以宋江起义的民间故事为原型,经历了几百年的文学再创造,最终汇聚成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水浒传》有其浓厚的江湖文化积淀,书中所描写的是典型的古代江湖。小说通过对一百单八将的个性描写以及对梁山集团的大事记录,展现了一个英雄会聚的江湖。江湖人与士农工商的阶级差异明显,仗义疏财的宋江、侠肝义胆的鲁智深、刚直率真的李逵、足智多谋的吴用等各色好汉都可为古代江湖代言。《水浒传》中的江湖都有具体而确定的存在空间和领域,如梁山泊、二龙山、桃花村、清风寨、祝家庄等江湖势力聚集的地方多是山林水地、偏僻乡村,远离大城镇、大都市。可以说,江湖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是一种醒目的存在。《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多表现为英雄主义、义气、侠、报等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精神特色,也奠定了传统意义上的江湖文化。个人利己主义、平等思想和自由意识等具有现代文化意味的江湖文化因子虽不凸显,但仍作用于江湖秩序和江湖规矩之中,是江湖和江湖文化发展的潜在的推动力。《水浒传》用宋江受招安后又被冤死以及梁山集团最终在朝廷的制裁下土崩瓦解的结局表现了古代江湖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格格不入,进入江湖便注定与庙堂无缘。然而,尽管在强大的文化专制压力下,水浒江湖文化却仍然能够延续下来,并逐渐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表现出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以及大隐隐于市的特点。《阿Q正传》以整个近代社会为对象,描绘了当时江湖文化的构成和存在状态。泛江湖的社会状态是近代中国政局动荡的必然,江湖势力同政治的联姻从而得以上位,与阿Q们被迫沦落江湖的情况同时并存。近代中国泛江湖的状况也促进江湖文化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平等思想、自由意识和个人利己主义等具有现代文化意味的文化因子,被人们进一步地接受和运用。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江湖文化却一度失去了群众基础。阿Q们挣扎在温饱线的边缘,生存的欲望激发他们利己的本能,革命四起的局势也刺激了他们心中深处对于平等、平均和自由的原始渴望。然而,对于阿Q们而言,生存下来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还希望有面子地活,活得像个江湖英雄,但他们完全没有行动力,只能通过“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安慰自己。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那一时期中国民众满足自己江湖想象的制胜法宝。因此,江湖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渗透。《阿Q正传》中的江湖在泛江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淡化了它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界限,逐渐由醒目的特殊存在转而向日常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并与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中国民众的生活而渐趋向于隐形;而江湖文化则开始从《水浒传》时的隐性状态渐渐变成了能够融入主流文化,获得了一种显性的存在状态。《兄弟》是余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小说以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为背景,主要描绘了新时期以来的国民的现实生活状况。书中的宋钢和李光头两兄弟的不同命运反映了江湖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几乎没有人可以脱离体制而生存,江湖人群体也渐渐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份特征,江湖空间似乎在缩小。然而,我们在今天仍旧常常能听见“人在江湖漂”等江湖俗语。江湖在当代不再有某个具体确定的地域,而更趋向于一种“场”的概念。《兄弟》中,李光头是典型的江湖小霸王形象,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江湖;童关张余王五人之间有关利、义、报的滑稽关系是典型的江湖规则;周游的放荡无忌则是江湖人朴素自由观的体现。《兄弟》中的江湖不再像《水浒传》中那样英雄会聚般的高调,也不像《阿Q正传》中那样以泛江湖的方式扩张,而是已经潜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趋于无形。江湖文化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渗入在每一个身处竞争场的民众身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并具有了“普泛化”的意味。对比三部作品中的江湖存在形式和江湖文化的内涵,我们发现江湖从显形渐渐趋向于无形,江湖文化由隐性逐渐走向“普泛化”。在当今社会,江湖和江湖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生活和思维中隐性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课题通过不同时代的《水浒传》、《阿Q正传》和《兄弟》这三部小说来研究中国江湖文化,并在比较中来探讨中国江湖文化的精髓和其自古代而现代的变化与影响,这是本课题的创新点之一。江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裂变为现代的当今时代里,江湖文化却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姿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方面是江湖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使然,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现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状态。鉴于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认为江湖文化是低俗文化的偏见,以客观理性的眼光对江湖文化做出尽可能全面的研究。用实事求是和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研究江湖文化的多重特征,及其与时代文化的联系,这是本课题第二个创新点。江湖本身具有隐蔽性、流动性、风险性的特征,孕育其中的江湖文化也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随着时代自我调整着。在现当代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竞争更加激烈,同样讲究“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淘汰机制的江湖文化渐渐被社会大众与主流文化所接纳。江湖话语、江湖规则、江湖道义等江湖的东西越来越多地出现并活跃于现代人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江湖文化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了促进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在正面评价江湖文化的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当然要警惕其中的危险成分和负面影响。在正面分析江湖文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客观地剖析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的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第三个创新点。
   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论,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意义做出说明;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察中国江湖文化形成的背景,并探讨论述江湖文化的七大精神表现及其主要内涵;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是主体,主要研究古代的《水浒传》、近代的《阿Q正传》、当代的《兄弟》中的江湖和江湖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第六部分是结论,总结三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古代、近代、当代的江湖文化的变迁轨迹,并阐述了江湖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