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L村为例
【6h】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L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2.2 国外对失地农民的研究

2.3 国内对失地农民的研究

2.4 国家对失地农民实施的政策

第三章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发现

4.1 政治权益缺损的表现

4.1.1 缺少话语权和参与权

4.2 经济权益缺损的表现

4.2.1 有限的失地补偿影响生存

4.2.2 收入流的藏少影响生活质量和水平

4.3 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的表现

4.3.1 失地农民没有养老保障

4.3.2 新农合难以保障失地农民

4.3.3 失地农民就业无保障

第五章 讨论和政策建议

5.1 两个层面三个维度的讨论

5.1.1 宏观层面的制度维度

5.1.2 微观层面的政府维度

5.1.3 微观层面的个人维度

5.2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5.2.1 前提是建立健全土地法律制度

5.2.2 关键是建立多元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5.2.3 核心是采取以身定制的社会保障模式

5.2.4 其他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镇化无疑是2013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曾经说过,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当代全球经济和世界社会的两大重要因素。但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失地农民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指导下,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也得以不断提高,近年来失地农民问题接踵而至并日益突出,但是对于该地区失地农民的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以西部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来作为研究的主题。
   本研究通过选取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省毕节市L村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代表,以探索解决西部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出路和方法为目标,运用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并加以分析,试着从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保障权益三个方面来描述这部分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的权益缺损现状:一是失语,即政治权益的缺损,在征地过程中缺失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话语权;二是钱少,即经济权益的缺损,直接体现在土地征收补偿金赔付少,影响长远生计;三是没保,即社会保障权益缺损,失地之后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没有及时得以保障;四是无就业,同样是社会保障权益的缺损,失地之后政府没有对农民进行就业安置以及组织相应的再就业培训。然后从宏观层面的制度维度,微观层面的政府维度、个人维度来分析得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地产权主体的不明晰,陈旧的供地制度应用于新的征地环境形成不对称不适应的错齿性,政府在与农民博弈过程中处于强势的权利地位,政府就业培训责任缺失,个人利益短视性、个人能力贫困等,最后建议从建立健全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同时,立足失地农民的需求层次,采取以身定制的创新思路,提出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就业保障等多个维度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旨在建立以改革完善土地制度为前提,创新多元化补偿机制为关键,采取以身定制的保障模式为核心的一体化体系来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希望能够为政府和有关征收土地部门解决西部欠发达、多民族性地区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的依据和价值。
   论文包括六个部分:一是导论,本章主要阐述论文“两增高一滞后”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意义。二是文献回顾,首先阐述了论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然后从国外、国内、国家政策三个方面来回顾关于失地农民现有的研究。三是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介绍本文研究思路的同时,主要介绍了论文中所采用的个案访谈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怎么运用这个方法来做研究。四是研究结果发现,主要从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保障权益三个方面来描述研究结果。五是讨论和建议,主要从宏观层面的制度维度,微观层面的政府维度和个人维度来讨论西部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并从立法优先改革土地,建立完善土地多元补偿机制,采取以身定制保障模式,制度转变政府政绩观等方面提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建议。六是结语,主要是总结全文,并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