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产生菌Bacillus sp.SAC-11发酵条件优化及所产表面活性剂的纯化
【6h】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产生菌Bacillus sp.SAC-11发酵条件优化及所产表面活性剂的纯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符号说明

摘要

第一章 论文综述

1 生物表面活性剂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

2.1 界面张力

2.2 乳化指数

2.3 HLB

2.4 临界胶束浓度

3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3.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

3.2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改良

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

4.1 碳源的影响

4.2 氮源的影响

4.3 微量金属离子的影响

4.4 其他影响

5 现代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工艺

5.1 酸沉淀法

5.2 溶剂萃取法

5.3 柱色谱法

5.4 离子交换

6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SAC-11的发酵工艺改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AC-11发酵液表面性能及稳定性分析

2.2 BS样品的定性分析

2.3 发酵液的产量测定及发酵过程动态曲线的绘制

2.4 发酵工程菌的诱变改良

2.5 工程菌SAC-2-02的发酵工艺优化

3 小结

第三章 柱层析法提纯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液中脂肽表面活性剂的初步纯化

2.2 双柱层析法提纯脂肽表面活性剂样品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不仅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具有低毒、易于生物降解、生态相容性优良等特点。随着生物技术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在传统工业领域会逐步代替化学表面活性剂而且可能突破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和免疫功能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紫外诱变改造野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SAC-11,获得一株产量高且遗传稳定的发酵工程菌SAC-2-02,该菌相同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38.43%。针对该菌开展了一系列利于菌体生长及表面活性剂合成的发酵条件优化工作。最终确定菌体发酵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无机铵盐,C/N比20/3,碳源浓度60g/L。此条件下,96h发酵液的脂肽产量达1.55g/L。经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除培养基成分外,其他培养条件如通气量、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和离子强度等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的影响。得到理论最佳条件组合:摇床转速200rpm,培养温度28℃,初始pH值7.0,接种量3%,氯化钠添加量3%。此条件组合下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最高达到1.87g/L,是最初SAC-11在普通矿物盐培养基中发酵所得脂肽产量的2.8倍。这一产量普遍高于一般报道中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产量。
   实验还对菌株SAC-11所产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采用酸沉萃取粗提和双柱层析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纯化,收集组分的全波段紫外扫描结果显示本实验表面活性剂样品无紫外吸收特性,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呈现连续洗脱的4个峰,改变流动相和洗脱条件均难以将几个峰完全分开。样品的进一步纯化需在半制备型中压液相色谱仪中继续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