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依赖DNA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的实验研究
【6h】

依赖DNA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表观遗传学及染色质结构

1.2核小体定位的意义及进展

1.3体外组装染色质的目的

1.4染色质体外组装及检测的方法

1.5 (RRRRRYYYYY)n理论研究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组蛋白的表达纯化与组蛋白八聚体的装配

2.2 DNA重复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特性

2.3 R5Y5 DNA序列体外形成核小体的能力

3.结果与分析

3.1 组蛋白的表达纯化与组蛋白八聚体的装配

3.2 DNA重复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特性

3.3 R5Y5 DNA序列体外形成核小体的能力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缠绕组蛋白(histone)构成。核小体的定位(NucleosomePositioning)是指组蛋白八聚体在DNA双螺旋上精确的位置。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影响核小体定位的两种主要因素是DNA序列和一些反式作用因子。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组装方式以及定位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转录因子结合及其转绿调控机制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40余种人类神经系统遗传疾病与DNA重复序列扩增或删除有关,但是多年来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重复序列形成的异常二级结构以及遗传不稳定性,对于重复序列的核小体定位以及对染色质结构影响了解甚少。实验构建了多种与疾病相关的重复序列的重组质粒以及作为实验对照的含有601序列的重组质粒pUC601,并在体外用盐透析法组装形成染色质,用微球菌核酸酶酶切方法将重构的染色质切成梯度条带分析其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含有(GAA)42的重组质粒相比于601序列的质粒,更难形成染色质结构。该实验在质粒层次初步研究了三种重复序列核小体定位的特性,为该类疾病机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构成核小体重要成分之一的DNA序列在核小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依赖于DNA序列的核小体定位的理论预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是认为在形成核小体的序列中存在一些保守模体,例如,(RRRRRYYYYY)n,该模体的提出是基于统计规律,且在国际上争议较大、缺乏直接的实验验证。基于以上这种理论预测模型,我们设计了形成能力不同的DNA序列,在PCR扩增过程中标记了biotin,体外组装核小体,SDS-PAGE电泳后检测其形成核小体的能力,结果发现,设计的序列形成核小体能力与理论预测基本吻合,在实验水平上验证了该理论的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