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6h】

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不同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膀胱组织的分布变化规律,找到引起该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中做到早期预防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70只雌性Wistar大鼠,3~4月龄,平均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A组:30只,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模型。B组:20只,膀胱去神经模型。C组:20只,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第10天、30天,在每组中随机选出10只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摘取膀胱组织,行切片HE染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变量资料具体情况合理选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大鼠一般情况:A组死亡8只,均发生在术后一周内,其余22只中有3只造模失败。B组术后死亡2只,其余大鼠一般状况良好,大鼠膀胱造瘘引流良好,双后肢功能基本正常。C组无明显异常。
   2、尿流动力学变化。
   (1)A组:术后10天与术后30天膀胱灌注量和膀胱逼尿肌压均比C组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可见明显差异(P<0.05),膀胱顺应性在术后第10天与C组无差异(P>0.05),术后第30天较C组明显降低,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B组:膀胱去神经后膀胱容量和顺应性比C组增大,膀胱逼尿肌压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膀胱重量变化特点。
   A组术后10天和术后30天膀胱质量比C组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越长,膀胱质量增加越明显。B组术后10天和术后30天膀胱质量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4、膀胱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
   (1)A组:膀胱肌层增厚最为明显,平滑肌细胞明显肥大,平滑肌细胞细胞核深染色,体积稍大,有炎性细胞浸润。
   (2)B组:膀胱壁无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无明显增生、肥大,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表现明显。
   (3)C组:正常膀胱组织染色,未见明显异常。
   5、膀胱组织CTGF免疫组化染色。
   (1)A组:平滑肌细胞及粘膜移行上皮细胞可见明显黄染,平滑肌细胞内可见粗大的棕色颗粒沉积,粘膜下层无明显黄染。术后10天、30天阳性率分别为72.2%、75%,染色分级评分与C组比较(P<0.05),这种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B组:平滑肌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可见黄染,黄染程度较对照组增强,可见有棕色颗粒沉积,术后10天、30天阳性率分别为55.6%、88.9%,与对照组比较(P<0.05),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C组:平滑肌细胞及粘膜层可见轻度黄染,无棕色颗粒沉积等异常表现,术后10天、30天阳性率分别为20.0%、30.0%。
   结论:
   1、在L6-S1之间离断大鼠的脊髓,可以有效复制神经源性膀胱的模型,明显提高大鼠的生存率,效果理想。
   2、膀胱内高压可以使膀胱壁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去神经短期内可增加膀胱顺应性。
   3、膀胱内高压和膀胱去神经两种因素均可促使膀胱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分泌增多,分布不均,这两种因素可能是促进膀胱发生纤维化的重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