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6h】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资产减值的理论分析

2.2.1 资产减值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2.2.2 资产减值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2.3 资产减值准备的内容

2.2.4 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

2.3 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2.3.1 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3.2 盈余管理的动因

2.3.3 盈余管理的方法

2.4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4.1 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4.2 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与完善

第3章 资产减值准则比较研究

3.1 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

3.2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2.1 遏制盈余管理行为

3.2.2 新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分析

第4章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4.1 样本的选取

4.1.1 2005-2008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分析

4.1.2 2005-2008年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分析

4.2 实证检验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显著性检验

4.3 结论

第5章 政策性建议

5.1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5.1.1 扩大资产减值准则适用的企业类型

5.1.2 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因素

5.1.3 加强惩罚力度

5.2 提高上市公司的自身素质

5.2.1 改变对于资产减值的认识

5.2.2 完善计提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

5.3 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

5.3.1 健全和发展资产价格信息体系

5.3.2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5.3.3 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始终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明确了减值迹象的判断依据,使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加具有实务操作性,并做出长期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同时引入了新概念,使信息披露更加完善。新准则限制了企业利用减少计提基数、变更计提比例操纵利润的行为,相对完善了信息披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政策作了较大调整,要求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有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再进行会计处理,旨在制约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然而新会计准则规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将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加以验证,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
   本文以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为起点,通过对2005年至2008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具体表现。对新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情况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我国正式实施资产减值政策以来,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