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90名高中层次学生受虐及养育方式对人格的影响
【6h】

290名高中层次学生受虐及养育方式对人格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目录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高中层次学生人格特征与童年期受虐待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童年期受虐待问卷(CTQ-SF)、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290名高中层次学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人格各维度高分组与低分组童年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分进行t-检验。进行EPQ各维度得分与CTQ-SF及EMBU各因子分的相关分析,以EPQ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CTQ-SF、EMBU各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高中层次学生人格特征、童年受虐待、养育方式的一般特点
   男生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总虐待得分较女生高。男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得分较女生高。农村高中层次学生父亲过度保护得分高于城市。
   2.高中层次学生人格特征与童年受虐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质维度高分组情感虐待、性虐待、虐待总分较低分组高;精神质维度高分组除躯体虐待得分外均较低分组高;掩饰性维度高分组情感虐待、性虐待、虐待总分较低分组低。神经质维度得分与情感虐待、性虐待及总虐待得分正相关,精神质与虐待各因子及总分呈正相关,掩饰性与性虐待、情感忽视、虐待总分呈负相关。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农村独生非独生高中层次学生人格与受虐待及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
   3.高中层次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父亲养育方式中,神经质、精神质低分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高分组,而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得分低于高分组;内外向、掩饰性高分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低分组;掩饰性高分组拒绝否认得分低于低分组。母亲养育方式中,内外向高分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偏爱被试得分高于低分组;神经质高分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得分高于低分组;精神质低分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高分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低于高分组;掩饰性高分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低分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得分低于低分组。神经质、精神质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内外向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呈正相关。掩饰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呈负相关。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农村独生非独生高中层次学生人格与受虐待及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
   4.童年受虐及养育方式影响人格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进入内外向维度回归方程的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进入神经质维度回归方程的依次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情感虐待、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躯体虐待,进入精神质维度回归方程的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性虐待,进入掩饰性维度回归方程的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性虐待、父亲惩罚严厉。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农村独生非独生高中层次学生进入人格各维度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所不同。
   结论:
   1.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童年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有所不同。
   2.童年期受虐待影响人格的发展,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孤僻不群、掩饰的个性特征。
   3.父母养育方式影响人格的发展,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利于外向性个性特征的形成,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则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孤僻不群、掩饰的个性特征。
   4.父母养育方式与童年期受虐待对人格的形成均有影响,且两者对人格每一维度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不同。童年受虐及消极的养育方式可导致情绪不稳定、孤僻不群的人格特征,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则有利于外向、豁达个性的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