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联合早期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6h】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联合早期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论文1 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室功能的基础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与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2 早期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介入患者血清脑钠素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与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是研究AMI的重要基础,较冠脉结扎法、冠脉刺激法等方法,使用介入技术对实验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阻塞是建立AMI模型的新方法,而人与实验动物的冠状动脉和主动脉弓解剖结构的差别成为该项技术的瓶颈;
  鉴于冠脉动脉分支结构特点,其所供应的心肌常呈现节段性分布,对其检测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均不能定量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能直接测定心室不同节段心肌收缩和舒张速度和时间,是定量检测局部心功能的新方法。
  声学定量(AQ)技术通过实时显示容积一时间曲线,能够精确测量心脏各腔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已有研究表明,声学定量技术测量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与介入指标、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等测量结果均相关;该技术可将容积—时间曲线通过微分而得到容积变化速度—时间曲线,从而实时显示容积变化速度,即容积变化能力或收缩舒张能力,从而可全面整体评价心腔收缩舒张功能。
  尽管AMI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早期尤其24小时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较少,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声学定量技术全面整体评价AMI早期的心室整体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尚未见报道;
  尽管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推荐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AMI的早期治疗,但目前对其应用的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对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及临床β受体阻滞剂实际应用方法和用量的理论机制等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目的旨在:1、改良实验犬用冠状动脉指引导管,以适用于基础实验犬冠状动脉造影及球囊、支架植入;使用改良实验犬用冠状动脉指引导管建立实验犬AMI动物模型;2、在建立实验犬AMI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动态监测实验犬24小时内心肌梗死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并与非梗死部位心肌收缩、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