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运动学特征
【6h】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运动学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断层特征

2.3 韧性剪切带特征

3 柴北缘运动学特征

3.1 宗务隆山构造带

3.2 赛什腾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断裂构造带

4 区域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

5 柴达木盆地的演化及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5.1 柴达木盆地的演化

5.2 柴达木盆地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关系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构造演化,以宗务隆构造带和赛什腾—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构造带为研究区,从韧性和脆性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宗务隆构造带中反映了一次韧性变形和三次脆性变形:印支期右行走滑—逆冲变形、早中侏罗世的伸展变形、晚侏罗世—白垩世的NEE—SWW向挤压、古新世—上新世的近SN向挤压,第四系的左行走滑—逆冲。赛什腾—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构造带经过野外勘察可以确定有加里东末期的右行走滑—逆冲变形、海西期的伸展变形和第四纪左行走滑—逆冲变形。综合两个地区的变形阶段,总结出柴达木盆地北缘从加里东时期以来所经历的构造运动。
  根据所分析的柴达木北缘的构造演化,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区域构造和柴达木地块的古地理,得出柴达木盆地的演化经历的构造阶段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晚三叠纪之前的海相阶段和晚三叠纪印支运动之后内陆盆地形成阶段。晚三叠纪之前的海相阶段:元古代柴达木地块形成、加里东发生裂解和第二次俯冲,海西期发生扩张和闭合、印支期柴达木盆地结束海相沉积的历史;晚三叠之后内陆盆地形成阶段:燕山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伸展断陷、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坳陷盆地和晚白垩世整体挤压隆升,喜山期古新世—中新世挤压隆升、上新世—第四纪盆地走滑冲断构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