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采煤塌陷地致灾机理及恢复治理研究——以肥城市为例
【6h】

采煤塌陷地致灾机理及恢复治理研究——以肥城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1引言

2研究区概况

3研究区采煤塌陷形态、特征及规律分析

4.地面塌陷的危害

5地面塌陷预测

6.采煤塌陷的预防和治理

7.结论与讨论

8.参考文献

9.附图

10.致谢

展开▼

摘要

大规模的煤炭资源的开采,会造成大面积的采煤地面塌陷,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研究,为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地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为矿山企业优化生产布局、避免和减少塌陷灾害的发生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肥城煤田塌陷区是我国四大岩溶型塌陷区之一,其塌陷规模大,塌陷特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在阐述了该地区采煤塌陷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塌陷规律、特征、成因机理、发展趋势,提出了防灾、减灾、治灾措施。 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阐明了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论文在介绍研究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采煤塌陷形态、特征及规律。指出,由于煤层埋藏条件不同,开采煤层反映到地面上的塌陷形态、特征及其规模也不尽相同。塌陷区内各点的下沉速度也是不同的,最大下沉点具有最大下沉速度。下沉速度在地表各点整个移动过程中是变化的,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最后衰减到相对稳定状态。 论文重点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肥城采煤塌陷地矿区进行了综合评判。依据塌陷灾害的发展趋势、塌陷灾害的强度的不同,对研究区的采煤塌陷地进行了区划。前者可以分出稳定区段、非稳定区段和未来五年塌陷区三种类型;后者划分为地质灾害严重区、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和地质灾害轻微区三个大区。此外,还采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区塌陷进行了边界和最大下沉预测。 论文提出了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规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和预测,采取灌浆截水帷幕等预防性措施。论文依据研究区塌陷地治理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塌陷地治理原则,总结了7种治理模式,并就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一般塌陷区提出了治理方法。 论文的结语部分分析了本文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和需待改进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