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日制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PCK成长的案例研究
【6h】

全日制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PCK成长的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1.1选题的背景

1.1.2选题的由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2. 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2.1 PCK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概念界定

2.2.1全日制教育硕士

2.2.2 PCK的提出

2.2.3 PCK的内涵

2.2.4 本文中PCK的内涵

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质的研究方法

3.1.2 访谈法

3.1.3 观察法

3.1.4 案例研究法

3.1.5 内容表征-教学专业经验模型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过程设计

4. 研究过程

4.1 学校课程中教育硕士的PCK成长

4.1.1 教育硕士PCK中教育学知识的成长

4.1.2 教育硕士PCK中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的成长

4.1.3 教育硕士PCK中关于课程知识的成长

4.2 教育见习中教育硕士PCK的成长

4.3 教育实习中教育硕士PCK的成长

4.3.1 教育硕士PCK中关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成长

4.3.2 教育硕士PCK中学科知识的成长

4.3.3 教育硕士对课堂控制能力的成长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对象的变化

5.2 研究结论

5.3 对教育硕士PCK培养的建议

5.4 不足与展望

5.4.1 研究的不足

5.4.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访谈提纲

附录Ⅱ 学校课程阶段中的研究素材

附录Ⅲ 教育见习阶段中的研究素材

附录Ⅳ 教育实习阶段中的研究素材

附录Ⅴ 研究对象的教学设计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高层次教师的后备人才,教育硕士的教育理应受到重视。PCK是舒尔曼在20世纪末所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教师将学科专业知识与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相整合,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最后表征出来的易于学生学习与理解的知识,是评定教师专业等级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因此也成为了教育硕士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采取了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内容表征(CoRe)-教学专业经验(PaP-eRs)模型记录全日制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PCK的表征,进行案例研究。整理在整个过程中所记录的各种资料,结合研究者自身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感受,得出教育硕士在校期间PCK的成长情况,并对教育硕士PCK的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 根据研究对象的学习进程安排,本研究共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育硕士在校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育硕士主要的任务是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对中学物理课程、教材进行一定的研究,为将来走上讲台打好理论基础。这个阶段PCK的表征资料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以及对其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第二阶段为教育见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育硕士有机会进到中学课堂,听优秀一线教师讲课,进行教学技能的学习,并在听课后进行反思,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一阶段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一起进行见习实践,感受课堂氛围,课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记录其对这节课的感悟,以此来判断研究对象PCK的成长;第三个阶段为教育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育硕士有机会真正走上讲台进行实际授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发现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在这个阶段中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课堂教学,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容表征(CoRe)表格,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来记录其PCK各方面的表现与变化。 整理在以上三个阶段记录的资料,本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第一,全日制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PCK的构成为:物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策略与教学表征的知识;第二,教育硕士PCK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表现为不同个体之间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不同,另一方面为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PCK各组成知识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不同;第三,教育硕士PCK中的教育学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在前两学期的学校课程阶段成长较快;第四,教育硕士PCK中关于学生的知识、物理学知识、教学策略与教学表征的知识在教育见习以及教育实习阶段成长较快。 本研究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教育硕士PCK的成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本研究呈现的案例可以对其他教育硕士形成借鉴,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PCK的发展规律,抓住机会有针对性的发展自身PCK;同时也希望教育硕士培养单位能够为教育硕士PCK的发展提供更有效更准确的帮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硕士,为中学输出更多的优秀教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