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秩序与自然——儒、道和谐观比较研究
【6h】

秩序与自然——儒、道和谐观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儒、道和谐理论的历史渊源

二、儒家和谐观的基本内容

(一)儒家“秩序”和谐观的发展

(二)儒家“以天证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儒家和谐理论的“四个向度”

1.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与人的和谐

3.人与社会的和谐

4.人的身心和谐

三、道家和谐观的基本内容

(一)道家“自然”和谐观的发展

(二)道家“以人合天”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道家和谐理论的“四个向度”

1.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与社会的和谐

3.人与人的和谐

4.人的身心和谐

四、儒、道和谐观之比较

(一)天人合一思想比较

(二)人生修养理论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儒、道两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在各自不同的理论系统下分别提出基于“礼乐”秩序的和谐观和基于“自然”的和谐观。儒、道两家在各自“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强调通过主体修养以提升人的德性,实现内在的精神超越,最终达到和谐的理想境界。虽然两家“致中和”的路径有所不同,儒家致力于有为的“秩序”下的和谐,道家则主张通过“无为”而达致社会的“自然”和谐。但却殊途同归,都从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社会,既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又需要友好的人际关系,儒、道和谐思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在内容和结构上,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和谐思想的来源,指出儒、道两家实现和谐的不同路径:道家重自然而然、儒家重礼乐秩序。第二部分则论述了儒家和谐观的基本内容,分别从儒家和谐观的礼乐秩序特点、天人合一思想、中庸的践行途径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四个向度展开论述,系统梳理儒家秩序和谐观的思想内涵。第三部分论述道家和谐观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分别从道家和谐观的重自然的特点、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四个向度展开论述,系统呈现了道家和谐观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则对儒、道和谐观做了简要的比较,分别从天人关系和人生修养理论两方面梳理出两家和谐观的不同特点。 本文将儒、道两家的和谐观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对儒、道两家分别在秩序和自然基础上阐释自己和谐观的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儒、道两家各自和谐观的发展、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以及实现和谐的途径等几个方面的论述,以不同的视角展开对两家和谐思想的探求。儒家和道家都重视社会秩序的建立,儒家注重“礼乐”,倡导积极有为的和谐社会,道家以“为无为,则无不为矣”(《老子》第三章)的态度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虽然实现和谐的路径并不相同,但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理想却是一样的。儒、道两家都是从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对和谐思想的阐述的。通过对儒道和谐观的比较研究,可以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