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
【6h】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中 文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创造力的内涵

1.2科学创造力研究进展

1.2.1科学创造力的内涵

1.2.2科学创造力的相关研究

1.3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1.3.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界定

1.3.2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

1.4创意自我效能感的进展研究

1.4.1创意自我效能感概念

1.4.2创意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1.5创造性倾向的研究进展

1.5.1创造性倾向的概念界定

1.5.2创造性倾向相关研究

1.6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创意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倾向与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1.6.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

1.6.2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创意自我效能感与科学创造力的研究

1.6.3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创造性倾向与科学创造力的研究

1.6.4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

2.1问题提出

2.1.1现有研究不足

2.1.2研究目的

2.1.3 研究意义

2.1.3.1理论意义

2.1.3.2实践意义

2.2研究设计

2.2.1研究对象

2.2.2.2 《青少年创造性倾向问卷》

2.2.2.3《创意自我效能感量表》

2.2.2.4《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

2.2.3研究假设

2.2.4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2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倾向与科学创造力的特点

3.3各变量在性别和地区上的差异分析

3.4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3.5创意自我效能感和教师创造性倾向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科学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创意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倾向与初中生科学创造力的特点

4.2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创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倾向对初中生科学创造力的预测作用

4.2.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科学创造力的预测作用

4.2.2创造倾向对科学创造力的预测作用

4.2.3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倾向的预测作用

4.3创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倾向的中介作用

4.3.2创意自我效能感、创造性倾向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初中生科学创造力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启示

5.1结论

5.2教育启示

5.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附录

致 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 诺 书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