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表征的隐喻方式——从概念图表理论到动态类型层次理论
【6h】

知识表征的隐喻方式——从概念图表理论到动态类型层次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概念图表理论

1.1 知识表征的语义系统

1.1.1 元语言层次

1.1.2 认知层次

1.1.3 语义网层次

1.2 概念图表理论的形成与特点

1.2.1 概念从属论

1.2.2 框架与脚本理论

1.2.3 概念图表的架构

1.3 概念图表理论的意义

第二章 语义层级的本质和结构

2.1 概念关系的历史解释

2.1.1 弗雷格的概念关系

2.1.2 卡尔纳普的概念关系

2.1.3 蒯因的概念关系

2.2 语义层级的本质

2.2.1 类包含失效的实例

2.2.2 确定性与可确定性的关系

2.2.3.概念类型的继承性

2.3 语义层级的整体结构——三角形层级

第三章 动态类型层次体系

3.1 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征

3.2 隐喻的互动论

3.2.1 隐喻的发生机制

3.2.2 互动论的发展

3.3 动态类型层级

3.3.1 动态类型层次的形成

3.3.2 动态类型层级模型的实例

3.3.3 动态类型层级的程序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知识表征是人工智能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事实上,人工智能与认识论都对知识有一个最根本的追问:知识何以可能?自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实现了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以来,这个追问一度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直到20世纪“语言学转向”开始关注于表征知识的符号和表意系统整体,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和日常语言中的隐喻逐渐被作为知识表征的一种方式而成为语言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为了使任何知识表征项目都能够充分表达关于世界的意义,必定有一个相关的语义学理论,语义学指称了符号与它们所表征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语义学规则不仅是由知识到“语义”表征的转换,而且这些表征所指称的对象也必须被具体说明,这就需要一个规范化的符号操作系统。
  本文将以知识表征的符号结构及其表征的内部机制为基础,对知识表征中的隐喻现象进行考察,以期说明隐喻作为知识表征的一种方式的意义所在。第一章以知识表征的语义系统为起点,旨在通过对约翰·索瓦的概念图表理论的形成、特点及其意义的考察,说明隐喻表征的线性静态模型。不过,由于概念图表并未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说明。于是,第二章将重点考察语义层级的本质和结构,因为语义层级(Semantic Hierarchies)的本质即概念节点之间的链接和关系,它可以较为形象生动地说明隐喻表征中概念关系的层级结构——三角形层级。至此,我们详尽地考察了知识表征的语义层级的结构本身,说明了隐喻表征机制的静态模型。接下来,第三章中我将会以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征为基础,引入隐喻的“互动论”(Interaction Theory)来澄清语言基础、类型层级和概念图表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探讨语义层级的动态结构,以便深刻理解:不同语义情境中的层级变化所引发的语言变化,而这种变化正好说明了语言的开放结构性,同时也为我们把握这种开放结构的编程方式提供了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