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省农牧业产业结构的地域分异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6h】

山西省农牧业产业结构的地域分异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

Abstract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 生态适应性理论

1.4.3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 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评述

2.1 自然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3 交通运输条件

2.4 市场条件

3 山西省农牧产业结构的地域分异

3.1 山西省农业产值密度的地域分异

3.2 山西省种植业地域分异

4 山西省农牧业结构分异的原因分析

4.1 种植业区结构分异的原因

4.1.3 交通运输条件

4.2 畜牧业区结构分异的原因

5 不同类型区域农牧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方向

5.1 种植业区

5.2 畜牧业区

5.2.1 Ⅰ类区

6 对山西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1 对山西省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1 对山西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地块破碎,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发展在全国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发展地域分异明显,中部盆地区农业发展好,西部吕梁山区农业发展整体水平最差。从农业内部结构层次看,农业发展以种植业和牧业为主,林业和渔业在全省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到十分之一,因此我们以农、牧业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采用统计图表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对山西省农牧业产业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研究。 利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山西省种植业产业密度分为5类:种植业密度在5.87-20.40万元/平方公里的Ⅰ类区主要分布在吕梁山黄土梁峁丘陵区、恒山、五台山、太岳山和太行山西侧,农产品以玉米、谷子、燕麦和马铃薯为主;种植业产业密度为20.40-23.03万元/平方公里的Ⅱ类区主要分布在山脉缓坡区,农产品类型为马铃薯、玉米和谷子为主;种植业密度为38.848-62.481万元/平方公里的Ⅲ类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山间地带,主要农产品为杂粮、高粱和马铃薯;种植业密度为62.482-99.484万元/平方公里的Ⅳ类区主要分布在临汾盆地北部、上党盆地南北两侧地区和忻定盆地、大同盆地中部,主要农产品类型为小麦、蔬菜和棉花;种植业密度为99.485-173.569万元/平方公里的Ⅴ类区主要分布在运城盆地、临汾盆地、上党盆地和太原盆地的中心,是山西省重要的棉、粮、蔬菜产区。 同样利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山西省畜牧业产业密度分为5类:Ⅰ类区畜牧业产值密度2.65-18.303万元/平方公里,吕梁山区、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恒山、五台山一带以养羊和养鸡为主,太岳山区以养鸡为主;Ⅱ类区畜牧业产值密度为18.304-38.847万元/平方公里,晋南运城盆地,临汾盆地的北部,上党盆地东部以养猪和养鸡为主,上党盆地西部以养鸡和养羊为主,山西北部的洪涛山、管涔山地区以养羊为主;Ⅲ类区畜牧业产值密度为38.848-62.481万元/平方公里,大同盆地北部以养羊和养鸡为主,太原市区、晋中市区以及临汾、运城盆地以养猪、养鸡和奶牛养殖为主,汾阳市和上党盆地以养鸡为主;Ⅳ类区畜牧业产值密度为62.482-99.484万元/平方公里,大同盆地中部以养奶牛和养羊为主,长治市区和太原盆地北部的畜牧业发展比较均衡,产品层次丰富;Ⅴ类区畜牧业产值密度为99.485-173.569万元/平方公里,临汾盆地南部、长治盆地以养猪和养鸡为主,太原盆地南部养殖产业发展均衡,靠近大城市,城郊农业发达。 农牧业地域分异主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和市场导向的影响。从种植业来看:Ⅰ、Ⅱ、Ⅲ类区种植业密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山西省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自然生产条件差,广种薄收,西部吕梁山区是全省人口、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作物都以能适应干燥、凉爽气候的燕麦、高粱、大豆和马铃薯为主;种植业发展较好的Ⅳ、Ⅴ区主要集中在中部盆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状况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和蔬菜为主,产量高,商品率高,精耕细作。从畜牧业来看:畜牧业产业密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Ⅰ、Ⅱ类区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区、太岳山、管涔山、洪涛山和太行山主脉中段,以养殖羊、牛为主,畜牧业发展较好的Ⅲ、Ⅳ、Ⅴ类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养殖业产业密度高,羊、牛、鸡、猪都有养殖,出肉率、出栏率高,奶牛和禽蛋产量高,产品层次丰富。针对Ⅰ、Ⅱ、Ⅲ、Ⅳ、Ⅴ类区农牧业产业结构地域分异的特点,对不同区域农牧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明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为山西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史婧丽;

  •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 学科 人文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国梁;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山西省; 农牧业; 产业结构; 地域分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