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与我国计划生育新政
【6h】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与我国计划生育新政

代理获取

目录

1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创新尝试与研究方法

1.3.1创新尝试

1.3.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人口政策

1.4.2计划生育

2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是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内容

2.1.1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哲学表述

2.1.2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经济学论述

2.1.3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人类学论述

2.2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特点

2.2.1 以人为出发点

2.2.2 以现实的社会生产为依据

2.2.3 以两种生产相统一为特色

2.2.4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

2.3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

2.3.1 我国人口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得到协调解决

2.3.2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进行调整

3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视域下的“全面二胎”政策

3.1 全面二胎政策提出的依据

3.1.1 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

3.1.2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3.1.3“4-2-1”模式家庭养老负担重

3.2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条件

3.2.1 进一步规划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为实施二胎政策提供良好的环境

3.2.2 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为实施二胎政策完善配套设施

3.2.3 对计划生育实施依法行政,为实施二胎政策提供法律保障

3.3 全面二胎政策在实施中的预期价值

3.3.1 调整人口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3.3.2 缓解养老压力,减轻社会负担

3.3.3 刺激消费,带动连锁产业的发展

3.4 全面二胎政策在实施中的预期风险

3.4.1 人口政策的人本关怀属性不强

3.4.2 人口数量过度增长

3.4.3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 规避计划生育新政风险,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

4.1 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4.1.1 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4.1.2 人口生产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2 完善计划生育新政,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

4.2.1 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则

4.2.2 生育政策调整的方向

4.3 规避计划生育新政风险的具体对策

4.3.1 坚持以人为本,扩大人文关怀

4.3.2 控制人口数量,调节人口总量

4.3.3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口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与我国计划生育新政的研究,一方面总结了在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指导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同时分析了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提出“全面二胎”计划生育新政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国计划生育新政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方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涉及到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的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及其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作用。从哲学、经济学和人类学三个角度对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进行阐述,指出人口生产应该是全面的生产。同时总结了马克思人口生产以人作为出发点、以现实的社会生产为依据、以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统一为特色,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之间的冲突得到缓和。
  第三部分则把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和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新政“全面二胎”结合起来。分析了“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依据:人口结构失衡、性别比严重失调、4-2-1家庭模式的到来;同时,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优质的服务和配套福利以及法律制度的保障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二胎政策的方法;分析了二胎政策可能会带来的价值:优化人口结构、缓解养老压力、以及刺激连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全面二胎政策在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人本关怀属性弱、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等预期风险。
  第四部分提出了如何规避二胎政策带来的风险以及我国人口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马克思人口生产理论的最终追求目标,也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最终目标。生育政策的调整需要坚持最佳容量原则、公平原则与平衡原则,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为了规避二胎政策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人文关怀、人口总量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