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各种肉类食物中嘌呤类物质的检测
【6h】

各种肉类食物中嘌呤类物质的检测

代理获取

摘要

嘌呤(purine,C5H4N4)是一种生物碱,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嘌呤的主要来源包括体内合成、人体组织中核酸分解以及从食物中摄取。体内嘌呤经代谢最终转化生成尿酸,主要经肾排出体外。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等,再加上一些诱导因素极易导致尿酸在体内沉积,而引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对于此类疾病,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必须限制高嘌吟食物的摄入。
   目前在我国食物成分表中尚无食物中嘌呤含量的准确数据,有些文献报道的食物嘌呤含量数值相差较大,且有研究显示不同嘌呤对血尿酸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建立准确、简便可行的肉类食物中嘌呤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对多种肉类食物及同一动物不同脏器中的各种嘌呤类物质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分析其在不同组织脏器中的比例,研究食物经水煮加工后,嘌呤在肉与汤中的分布,可为人们合理健康膳食提供指导依据,对于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方法:
   1.样品处理:将肉类食物通过高氯酸水解,其中的嘌呤核苷酸解离成游离嘌呤碱基,供HPLC分析,并对高氯酸浓度和水解时间进行优化,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色谱柱、流动相、柱温、流速、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选择优化。建立肉类食物中嘌呤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3.对市场采集的生鲜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新处死动物不同脏器中的嘌呤含量及其比例的异同;将肉食水煮不同时间后,分别检测肉和汤中嘌呤含量。
   结果:
   1.最佳实验条件如下:样品采用10%高氯酸沸水浴中水解60min。选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7.O×10-3mol/LKH2PO4-H3PO4(pH=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各组分在相应检测浓度范围内与其响应值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回收率在90.0%~10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3.3%。
   2.所测肉类食物嘌呤总含量由低到高(100.3~221.3mg/100g)依次为牛肉、草鱼肉、猪肉、鲤鱼肉、羊肉、兔肉、三黄鸡肉、鸭肉、明虾。所测肉类食物除含有四种嘌呤外,同时还含有尿酸(8.3~20.1mg/100g),约占嘌呤和尿酸总量的7%。
   3.对动物(三黄鸡、土鸡、乌鸡、鸭、兔)不同脏器(肉、心、胗、肾、肝)中的嘌呤进行检测,结果嘌呤总量以肝脏最高(216.9~337.0mg/100g),肾脏(170.4~226.2mg/100g)次之,肉(144.3~178.7mg/100g)、心(128.2~170.2mg/100g)、胗(143.6~151.3mg/100g)居后,三者顺序在不同种属间略有不同。肉、心、胗等组织均以次黄嘌呤含量最高,分别约占嘌岭总量的70%、45%和35%;肝、肾组织则以鸟嘌呤和腺嘌呤含量为主,分别约占嘌呤总量的50%和35%。
   4.肉中总嘌吟含量在水煮过程中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次黄嘌呤的减少引起,最终肉中总嘌呤含量可降至生肉中总嘌吟含量的20%~30%左右,甚至更低。约15min汤中的嘌呤含量即高于肉中,约占肉和汤嘌呤总量的60%~70%。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肉类食物中嘌呤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肉类除含有嘌呤外,同时还含有一定量尿酸,且尿酸约占嘌呤和尿酸总量的7%。提示除关注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外,其中含有的尿酸也应予以重视。动物不同脏器中嘌呤的总量和比例各不相同,提示仅以嘌呤总量对食物进行分类,并以此指导痛风病人饮食恐有不妥。通过水煮可大大减少肉中嘌呤含量,约70%~80%的嘌吟可溶于汤内,痛风病人可适量食用水煮后的肉食以补充蛋白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