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0-2010年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2000-2010年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

1.4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2.1 国外关于区域差异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关于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变化

4.1 基于五普六普的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率修补

4.2 整体差异的测度及构成

4.3 各省内部区域差异变化

4.4 区域差异的多维度校核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5.1 城镇化重心移动

5.2 城镇化空间集聚趋势

5.3 城镇化水平的静态空间格局演变

5.4 域镇化水平的动态发展格局特征

5.5 城镇化动态发展格局的初步解释——城镇化发展的类型划分

5.6 小结

第6章 城镇化发展中城市群的影响作用分析

6.1 城市群对在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6.2 城市群发展特征与中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关系

6.3 小结

第7章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7.1 研究范围的重新确定及解释

7.2 城镇化影响因素评价体系构建

7.3 静态水平数据计算结果分析

7.4 动态发展数据计算结果分析

7.5 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判别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说明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地级单元层面的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入手,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除整体格局特征外,以地级单元为基础,对我国省区层面、地带层面的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进行了分层次研究,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界定,对城市群在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基本解释了新世纪前十年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原因。
  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上世纪的南北差异变为东西差异,这种差异客观并将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西部快速发展的空间格局促使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呈逐步缩小。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全国呈“东部领头、中部崛起、西部追赶、东北滞缓”的发展特征,空间发展速度的差异是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对不同基础条件地级单元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研究揭示了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地级单元发展速度快或慢的原因,为今后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论文采用了“动静结合”、“绝对相对结合”两个结合的研究思路,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这一宏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取得了许多较为新鲜的结论。其一,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在绝对水平缩小的同时,相对差异则显现出省内地级单元间差异有所加剧的特征;其二,中国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从静态水平上,东北、东部、中部部分地区是城镇化发展的高低逐级向内陆递减;然而从动态发展来看格局发生鲜明变化,临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二圈层飞速发展,而中部地区、部分西部地区也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得了阶段性发展,东北地区则发展缓慢;其三,中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中,从静态水平指标来看经济发展、工业化仍然是主要推动力,然而从动态发展指标结论略有不同,不同类型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这些结论较好的补充了当前关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最后,论文对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发展、质速并重、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城乡均衡、强化基础”的理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