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抗震疏散场所建设规划研究——以咸阳市抗震疏散场所规划为例
【6h】

城市抗震疏散场所建设规划研究——以咸阳市抗震疏散场所规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国外研究状况

1.3.2国内研究状况

1.4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构成

1.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技术路线

1.4.4本文的结构

2相关概念界定

2.1空间与场所

2.1.1空间

2.1.2场所

2.2防灾空间、避难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

2.2.1防灾空间

2.2.2避难场所

2.2.3应急避难场所

2.3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

2.3.1按其功能划分

2.3.2按其他标准划分

2.4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

2.4.1生活功能

2.4.2救护功能

2.4.3安全功能

2.4.4储存功能

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分析

3.1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

3.1.1国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

3.1.2国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

3.2影响应急避难场所规模的因素

3.2.1城市规模

3.2.2城市形态

3.2.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3.2.4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状况

3.2.5城市性质和职能

3.3规模确定原则

3.3.1远近结合原则

3.3.2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3.3.3与城市用地结构相协调的原则

3.3.4适度超前原则

3.3.5内部和外部系统性原则

3.4规模确定方法

3.4.1比例法

3.4.2比较法

3.4.3人口定额计算法

3.5规模确定

4应急避难所场地规划布局

4.1布局原则

4.2设置标准

4.3疏散方式与疏散区划研究

4.3.1疏散方式

4.3.2疏散区划

4.4布局方法研究

4.4.1层次分析法

4.4.2 OVD和WVD方法

4.5中心、固定疏散场址选择

4.5.1场址评价

4.5.2场址确定

4.5.3等级划分

4.5.4责任区划分

4.6方案评价与完善

4.6.1方案评价

4.6.2方案完善

5咸阳市中心城区应急疏散场所建设规划实证研究

5.1规划背景

5.2中心城区现状

5.2.1地理位置

5.2.2城市发展方向

5.2.3城市布局形态与功能结构

5.3场所现状评价与规模预测

5.3.1场所现状评价

5.3.2应急疏散场所需求分析

5.4场所规划布局

5.4.1中心城区疏散分区

5.4.2中心、固定疏散场址选择

5.4.3责任区划分

5.4.4紧急疏散场址选择

5.4.5方案的评价与完善

5.5场所建设规划

5.5.1渭滨公园概况

5.5.2建设规划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地震活动由为活跃,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现象,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带来的灾害影响,各国加快应对策略的研究。作为避灾和减灾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对健全城市机能、维护市民生命财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规划符合各自特征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规划。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理论体系还不太完善。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从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空间布局、责任区划分等方面对其规划布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首先根据场所的基本概念,明确了避难场所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功能等理论基础知识。其次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避难场所建设规模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因素,提出了三种避难场所规模估算方法,并以此方法来确定避难场所的规模;通过建立二级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所选避难空间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避难场所空间布局;根据OVD和WVD方法对所选空间进行责任区划分,以确保市民能便捷进入避难场所;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自然地形及城区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状部,对上述布局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区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方案。最后对以咸阳市中心城区应急疏散场所建设规划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说明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以期能对我国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