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研究
【6h】

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医院感染

1.2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

1.3气管切开术

1.4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菌群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5气管切开术后的医院感染

1.6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1.7ICU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

1.8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菌群的分布

1.9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常见的耐药菌

1.10目前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1.11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2.2排除标准

2.3一般资料的收集

2.4样本采集和检测偏性的控制

2.5采样方法

2.6实验方法

2.7判断标准

2.8研究内容

2.9统计学分析方法

2.9.1资料整理

2.9.2分析方法

3结 果

3.1一般资料

3.2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段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

3.3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点下呼吸道分泌物中菌群分布情况比较

3.3.1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点下呼吸道分泌物中菌群种类分布情况比较

3.3.2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点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前十位菌群检出率比较

3.4各部位检测出的细菌类型与数量

3.5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与致病菌概率分布

3.6菌群危害程度与变迁规律分析

3.7菌群变迁综合作用效力建模

3.7.1菌群变迁综合参数模型的建立

3.7.2一致性检验

3.7.3ICU病房致病菌变迁指数的综合评价结果

4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揭示气管切开术后各种危险因素对呼吸道致病菌菌群变迁的影响,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例ICU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于气管切开前采集患者颈部皮肤标本,切开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分别采集口腔、切口处、咽部分泌物、下呼吸道痰液,病房空气、物表、吸引器引流管、呼吸机管道接口处、呼吸机湿化瓶、气管切开套管内及护理人员手部标本。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分析研究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呼吸道菌群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各相关因素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综合作用效力。 结果: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95%,高发时间段为术后1周左右。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呼吸道菌群种类增多,从常见菌群逐步向致病力、耐药性强的菌群发展,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变迁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各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效力大小依次为(括号内为菌群变迁模型的综合指数):呼吸机湿化瓶(2608)>呼吸机管道接口处(2209)>吸引器连接管(2097)>气管切开处(849.3)>口腔(430.55》气管切开套管(379.61》病房空气(263.45)>物表(116.4)>医护人员的手(67.05),提示ICU病房内致病菌菌群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呼吸机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接口处和吸引器连接管等相关的医疗器械上,气管的切开部位及患者口腔对致病菌变迁的综合作用效力已明显下降,环境与护理因素(包括病房空气、物表和医护人员的手)对致病菌变迁的综合作用效果比较微弱,对整体菌群变迁影响很小。 结论:(1)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高发时间在术后一周左右。(2)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菌群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致病力和耐药性强的菌株逐渐增多。(3)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菌群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致病菌菌群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呼吸机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接口处和吸引器连接管等相关的医疗器械上,而医护人员手、空气物表对菌群变迁影响很小。(4)层次分析法简便易行,且易掌握,从总体上反映致病菌变迁规律,方便归纳和比较。但在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过程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避免主观性,提高其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