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iHiLo和LoHi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机能状态影响的研究
【6h】

HiHiLo和LoHi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机能状态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模拟高原训练的概述

1.1模拟高原训练的发展过程

1.2 低氧环境提升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原理

2 HiHiLo和LoHi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的概述

2.1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 Exercising high and Training low, HiHiLo) 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的概述

2.2 低住高练训练(Training High-Living Low,LoHi)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的概述

3 低氧刺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的影响的概述

4 研究对象

5、研究方法

5.1 文献资料法

5.2 专家访谈法

5.3 实验法

5.4 数理统计法

6 实验结果

6.1 HiHiLo、LoHi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

6.2 HiHiLo、LoHi对血清睾酮(T)与皮质醇(C)的影响

6.3 5000 米跑成绩

7 分析讨论

7.1 HiHiLo、LoHi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

7.2 HiHiLo、LoHi对血清激素的影响

7.3 HiHiLo和LoHi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5000米跑的成绩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山东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三周“HiHiLo”与“LoHi”低氧训练前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睾酮(T)、血清皮质醇(C)和5000米专项成绩的对比分析,讨论两种低氧模式对运动员血清睾酮、皮质醇、EPO和专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运动员训练中合理使用低氧训练模式作参考,为合理安排并及时调整低氧训练过程中的运动负荷及预防运动性疲劳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
  研究方法:随机抽取的山东省男子长跑队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运动员16名,分为HiHiLo组(模拟高住高训低练组,男8人)和LoHi组(模拟低住高练组,男8人),8名HiHiLo受试者每天19:00一次日7:00在模拟海拔3000米的低氧舱(O2浓度为14.5%~14.8%)休息和睡眠,每周二、四、六进行3次模拟海拔2800m~3000m高度低氧训练(O2浓度为14.7%,80%V02max功率自行车和跑台训练,每次总时间1小时),其余时间在常氧下正常训练,实验为期3周。LoHi组睡眠为正常氧浓度,其他同HiHiLo组。EPO分别于实验前1天、实验第2、3、5、7、14、2l天后共计7次采集血样,于晨6:30,安静空腹静脉采血5ml,测试采用R&D.System试剂盒,ELISA方法测试;血清T与C于实验前1天、实验第一周、二周和实验结束后采集,5000米专项测试于实验前3天和实验后3天进行,测试由专人负责,采用手动计时。
  研究结果:
  (1)HiHiLo组的EPO值在低氧暴露后第3、5、7天显著性升高(较实验前变化为+12.54%、+44.06%、+52.77%),而后呈下降趋势,14天时已经低于实验前数据,无显著性(变化为-27.60%),21天出现显著性下降(变化为-33.96%),并呈现最低谷;LoHi组在低氧暴露后2、3、5天出现显著性升高(较实验前变化为+20.07%、+51.19%、+80.66%),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并在第14天低于实验前(变化为-23.16%),无显著性,在第21天出现显著性下降(-29.31%)。两者比较在第7天时,HHL组较L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HiHiLo组第一周血清睾酮出现显著下降(变化-10.71%,P<0.05),第二周时升高6.80%,无显著性,第三周训练后达到峰值(增加18.74%,P<0.05);LoHi组第一周血清睾酮出现显著降低(变化-10.51%,P<0.05),第二周时略低于实验开始阶段(变化-1.39%),无显著性,第三周训练后达到峰值(变化+13.55%,P<0.05)。LH组同HHL组相比,第一周与第三周血清睾酮数值有显著差异。
  (3)HiHiLo组受试者皮质醇在第一周出现升高(增加8.72%),无显著性。第二周时出现显著性上升(增加+12.93%,P<0.05),第三周出现峰值,并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增加+17.06%,P<0.01)。同LH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LoHi组受试者皮质醇第一周表现为显著行下降(变化-9.26%,P<0.05);第二周出现上升,但仍低于实验前(变化-4.63%),无显著性;第三周又出现显著性下降(变化为-11.95%,P<0.05)。
  (4)实验一周后,HiHiLo组T/C数值出现显著性下降(变化-17.87%,P<0.05);第二周后出现上升(变化-5.43%),第三周后数值超过实验前(增加+1.44%),无显著性;LoHi组的实验第一周后,T/C值略下降(变化为-1.38%),无显著性,但较HH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第二周出现上升(增加为+3.39%),并超过实验前;第三周实验后出现峰值,并表现出显著性(增加+28.96%,P<0.05),同时较HH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5)经过3周的HiHiLo训练后,受试者成绩出现显著性提升(P<0.05),运动时间缩短25.2S(降低2.46%);LoHi训练后受试者运动时间缩短16.8S(降低1.62%),无显著性;两种低氧训练实验后,HiHiLo组同LoHi组运动成绩相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HiHiLo与LoHi训练模式中EPO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HiHiLo的峰值时间较LoHi延后。EPO的变化与血清睾酮、皮质醇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低氧运动状态下血清睾酮、皮质醇对于EPO的影响还应再进行研究。
  (2)HiHiLo与LoHi训练模式中睾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HiHiLo较LoHi模式增长幅度较大;两种训练模式的皮质醇变化趋势并不相同,提示间歇性低氧训练中不同的暴露时间会对机体恢复的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运动员的低氧个性训练中,可以调控低氧暴露时间进行实验。
  (3)HiHiLo训练与LoHi训练后,HHL组5000米成绩出现显著性增加,而LH组虽出现增加,但没有显著性,从提升有氧运动能力思考,HiHiLo训练模式优于LoHi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