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污病病原真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及外寄生机制研究
【6h】

煤污病病原真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及外寄生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煤污病及其致病菌

1.1.1 煤污病概述

1.1.2 苹果煤污病

1.2 植物病原真菌

1.2.1 植物病原真菌的寄生方式

1.2.2 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策略

1.2.3 植物致病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1.3 真菌基因组学研究

1.3.1 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

1.3.2 基因组测序技术

1.3.3 比较基因组学和植物病原真菌

1.4 真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家族

1.4.1 植物细胞壁降解酶

1.4.2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

1.4.3 膜转运蛋白

1.4.4 分泌肽酶和效应蛋白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果生月盾霉基因组学:从侵略性植物致病菌到外寄生菌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供试菌株

2.2.2 田间接种

2.2.3 DNA和RNA提取

2.2.4 基因组测序及组装

2.2.5 基因组重复序列分析

2.2.6 基因结构预测与注释

2.2.7 多基因家族和系统发育分析

2.2.8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和植物细胞壁降解酶

2.2.9 分泌组、分泌肽酶和小分泌蛋白

2.2.10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编码基因

2.2.11 果生月盾霉在苹果果实表面的显微镜检测

2.2.12 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

2.2.13 转录组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果生月盾霉的基因组测序、拼接及主要特征

2.3.2 果生月盾霉的转录组分析

2.3.3 系统发育分析和基因家族鉴定

2.3.4 分泌肽酶和候选效应蛋白的显著性缺失

2.3.5 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的缺失

2.3.6 弱化的次级代谢和有效的黑色素生物合成

2.3.7 果生月盾霉在苹果果实上的定殖策略

2.3.8 煤污病病原真菌的演化模式

2.4 结论

第三章 煤污病菌比较基因组和基因组进化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真菌菌株和DNA制备

3.2.2 基因组测序和拼装

3.2.3 基因结构预测与注释

3.2.4 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3.2.5 重复序列和重复诱导点突变分析

3.2.6 特定类别基因的注释

3.2.7 多基因家族和系统发育分析

3.2.8 物种特异性HGT候选基因的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基因组测序、拼接及主要特征

3.3.2 基因家族和系统发育分析

3.3.3 煤污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匮乏

3.3.4 基因家族的演化

3.3.5 基因的转移水平

3.3.6 重复诱导点突变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结果

4.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煤污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真菌病害,普遍发生于温暖湿润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在苹果、梨等果实以及毛竹、紫薇等观赏植物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污斑和污点,导致其商品价值大幅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煤污病菌种类多样,大部分归属于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的多个科、属。它们主要由植物寄生性致病菌演化而来,但通常都只定殖于寄主植物表皮层而不侵入寄主内部,因而被认为是特殊的植物病原真菌类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