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信息技术类中小板的证据
【6h】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信息技术类中小板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3.2 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1.3.3 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1.3.4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企业创新能力的界定

2.1.2 企业营销能力的界定

2.2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绩效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创新能力相关理论

2.2.2 营销能力相关理论

2.2.3 绩效的相关理论

2.2.4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企业绩效三者关系

第三章 我国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发展现状

3.1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况及发展现状

3.2 我国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发展现状

3.2.1 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概况

3.2.2 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情况

3.2.3 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情况

3.2.4 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营销能力情况

3.3 我国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及说明

4.2.1 变量选取

4.2.2 变量赋值与数据说明

4.3 样本统计性描述

4.4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4.4.1 实证假设

4.4.2 实证模型

4.5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5.1 相关性检验、共线性检验、Hausman检验、LM检验

4.5.2 模型估计

4.5.3 估计结果的分析说明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交互作用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说明

5.2 实证假设

5.3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交互作用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5.4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交互作用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4.1 共线性检验、Hausman检验、LM检验

5.4.2 模型估计

5.4.3 估计结果的分析说明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及讨论

6.1.1 研究结论

6.1.2 讨论

6.2 对策启示

6.2.1 宏观层面

6.2.2 微观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扩散开来,并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远光软件、科大讯飞、卫士通、广联达等国内一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在这个浪潮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益凸显,政府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却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营销成本上涨、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绩效的改善,因此研究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绩效水平的途径才具有了现实意义。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类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文选取了信息技术类中小板34家上市公司五年的数据,采用逐步带入的方法,研究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首先,利用随机效应模型的FGLS估计,实证分析了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对企业当期以及滞后期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分别与销售费用投入强度相乘,形成交互项并引入模型,借助FGLS估计进一步探究了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交互作用对我国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1)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强度、销售费用投入强度对于当期以及滞后期的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影响程度不断降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对当期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专利数、研发技术人员投入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2)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销售费用投入强度的交互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量与销售费用投入强度的交互项对于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绩效均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发技术人员投入率、专利数与销售费用投入强度的交互项对信息技术类中小板上市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给出了优化信息技术类中小企业绩效的建议。(1)宏观层面: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集群优势,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信息技术高新区。(2)微观层面:企业要加大营销费用投入率和研发费用投入率,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高端人才的引入,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