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评价
【6h】

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相关临床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临床应用的影像学评价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评价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综述1:颈椎生物力学模型的应用及进展

综述2:后路寰枢椎融合技术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Bilateral atlas laminar hook combined with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for an unstable burstiong atlantal fracture

Accepted by 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s and Techniques

在研期间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寰枢关节复合体是脊柱运动最灵活的区域,附近有极其重要的神经血管通过,不但容易造成机械性损伤,也是先天性畸形、肿瘤、结核、类风湿性等疾病的好发部位,由以上疾病所致的寰枢椎不稳伴脊髓压迫是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方面。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是解决寰枢椎不稳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包括钢丝捆扎术(Gallie技术和Brooks技术)、椎板夹、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技术(Magerl技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等。随着对颈椎解剖和手术潜在并发症的深入理解、颈椎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内固定器械的应用,寰枢椎内固定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及前路经口咽钢板内固定术。但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仍是临床上解决寰枢椎不稳的主要手段。在上颈椎生物力学以及三维有限元研究基础上,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术经历了由二点内固定技术(如钢丝捆扎术、椎板夹技术)向三点内固定技术(如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技术、C1-2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发展过程。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单一的两点内固定技术均存在着不足和缺陷。Gallie和Brooks技术存在钛缆切割椎板损伤脊髓的可能;Apofix椎板夹采用椎板挂钩固定技术,虽然避免了椎板下穿钛缆的技术环节,但是椎板钩可能进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Magerl技术采用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固定的方法,需要与Gallie和Brooks技术相结合来完成寰枢椎后结构的固定。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由于寰枢椎解剖学上的特殊性,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各单一的两点内固定技术的缺陷进行了改良,衍生出一些改良型寰枢椎后路三点内固定技术,使寰枢椎不稳治疗的临床疗效获得了很大提高。由Magerl技术合并Gallie或Brooks技术形成的“三点”内固定术能为寰枢关节提供最好的力学稳定性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良,C1侧块和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也被应用到临床。 我的导师倪斌教授总结传统后路寰枢椎融合技术的优点,改良创新了一种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技术-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术,此项技术结合了经关节螺钉技术和椎板钩技术的优点,操作相对简单,在同一系统内同时完成对前后结构的固定、加压植骨,充分体现了寰枢椎生物力学“三点”固定的理念;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是本改良内固定的关键技术,它的顺利放置决定着整个内固定放置的成败。我们前瞻性的利用此内固定技术救治了76名寰枢椎不稳伴脊髓压迫的患者,初步随访结果表明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植骨融合率均较传统内固定技术有优势。但是,对于此新型内固定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长期随访仍为空白,本课题从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内固定放置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内固定术后影像学评价、临床疗效评价四个方面对此改良的内固定术进行了研究,以求达到以下目的: 1.利用人尸体标本的离体生物力学方法,对改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评估。 2.从解剖和影像基础方面评价改良内固定的手术安全性,并由此制定患者术前影像评价的相关指标,为内固定的安全放置提供理论基础。 3.评价经寰枢关节螺钉位置的优劣,探讨经关节螺钉放置过程中相关的风险因素,并评价以参照枢椎椎弓峡部内壁,选择楸椎下关节突内缘向上向外2mm处进针,大上倾角度放置经寰枢关节螺钉方法的安全性,为本改良内固定的安全放置提供保障。 4.通过长期(24个月)的临床随访,从临床应用角度,评价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1.以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为模型,采用离体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与传统的后路寰枢椎融合技术比较,评价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6具人体颈椎标本按照正常、破坏、Gallie钛缆固定,经寰枢关节螺钉+Gallie钛缆固定(TA+G)、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TA),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TA+Hook)、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1+C2)的顺序依次实施手术,术后分别进行寰枢关节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方向的运动范围(角度)测试。 2.利用电子游标卡尺及CT图像处理系统自带测量工具,分别对35套正常中国成人寰枢椎骨标本以及105套正常中国成人(男55,女50)的颈椎CT片进行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枢椎椎弓峡部的高度,上、下面的宽度以及枢椎侧块的内侧高度。 3.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了33例需要行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例),均实施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术,其中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是参照枢椎椎弓峡部内壁,选择枢椎下关节突内缘向上向外2 mm处进针,大上倾角度的方式放置。术后3天,评价每位患者的颈椎X线照相和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螺钉在枢椎峡部及寰椎下关节面的位置。螺钉位置的判断应用以下方法:(1)螺钉在椎弓峡部的位置:位置好:螺钉均走形在C2椎弓峡部内,进入C2侧块内,并穿越关节面,指向寰椎前弓皮质,穿出皮质小于5mm;位置差:螺钉太高、太低,穿破了峡部腹侧及背侧的骨皮质;(2)螺钉在寰椎下关节面的位置:分为A、B、C三区。A区:螺钉在枢椎下关节面内;B区:螺钉在关节面的前后方(前方B1,后方B2);C区:螺钉在关节面的内、外侧(内侧C1,外侧C2)。 4.对采用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固定的3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回顾手术并发症,临床治疗情况;利用ASIA2000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及分级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情况;通过术后影像学资料(包括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颈椎CT平扫加三维重建片)评价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及植骨块的愈合清况。 结论: 1.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寰椎板钩内固定(TA+Hook)在各个方向具有最佳的力学稳定性。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1+C2)具有与TA、TA+Gallie内固定组几乎相同的力学稳定性,当放置经寰枢关节螺钉困难时,可选用C1+C2内固定。 2.19%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枢椎结构双侧比较,右侧的不适合率明显高于左侧。所以在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时,通过患者术前的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片,评估枢椎峡部的高度及宽度、侧块的内侧高度_是否适合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峡部高度及宽度≤4.5mm且枢椎侧块内侧高度<2.1mm,安全放置后路经关节螺钉是不可能的。 3.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放置的风险因素包括(1).寰椎侧块不完整,(2)二次手术寰椎前弓及齿突不存在,(3)术前寰枢关节没有复位,(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儿童或女性患者,(6)医师的手术技术低。术前评估应重视以上风险。对于适合后路经关节螺钉放置的患者,采用参照枢椎椎弓峡部内壁,选择枢椎下关节突内缘向上向外2 mm处进针,大上倾角度的方式放置螺钉,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4.对于寰枢椎不稳或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在明确手术适应症,详细的术前影像评价下及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