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某区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6h】

上海市某区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1.2 样本量计算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2.结果

2.1 干预前

2.1.1 干预前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

2.1.2 干预前小学生的血红蛋白值

2.1.3 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2.1.4 干预前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2.1.5 干预前教师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2.1.6 小学生知识、态度、行为与家长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2.2 干预效果评价

2.2.1 小学生超重肥胖率的干预效果评价

2.2.2 小学生的血红蛋白值干预效果评价

2.2.3 小学生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2.2.4 家长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2.2.5 教师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3.讨论

3.1 干预前

3.1.1 干预前小学生的超重肥胖和血红蛋白值

3.1.2 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1.3 干预前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1.4 干预前教师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1.5 小学生知识、态度、行为与家长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3.2 干预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附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1评价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及身体活动干预对其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及肥胖率的作用。2开发、制作开展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课件与宣传材料(针对教师、学生、家长)。3提高项目学校学生及其家长、老师和领导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4.探索儿童肥胖的综合防控技术,从而制定儿童肥胖的有效干预模式,为儿童肥胖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在学校里进行的随机对照干预试验,干预时间为1年,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身体活动两方面。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4所小学,其中3所作为干预校实施干预,1所作为对照校,在每所学校2~4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的小学生做效果评价。对1015名学生(干预组786人,对照组229人)实施为期1年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长、教师进行肥胖相关知信行问卷调查,对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等。
  结果:干预前:①小学生的超重率10.3%,肥胖率为10.1%,其中男生的超重率为12.1%,肥胖率为12.6%;女生的超重率为8.1%,肥胖率为7.0%;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P<0.01)。小学生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33.85±9.38g/L,其中贫血(血红蛋白<120g/L)的比例为4.9%。②小学生的营养知识题目中有4道题目(共12题)的正确率低于80%;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3.3%;平均每天至少喝一次奶制品的孩子占50.6%;在最近一个月,至少吃一次西式快餐的占53.8%;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最主要的和最希望获得的来源均是“家长”;小学生最常吃的零食排名前三位是“新鲜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和“谷类”,最常喝的饮料排名前三位是“茶饮料”、“纯牛奶及酸奶”和“果蔬饮料”;小学生的营养相关知识、健康行为态度和饮食行为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③家长的营养知识题目中有3道题目(共12题)的正确率低于80%;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家长占76.0%,有84.9%的家长在家为孩子准备早餐;平均每天至少喝一次奶制品的家长占21.8%;在最近一个月,至少吃一次西式快餐的占45.8%;家长营养相关知识最主要的和最希望获得的来源均是“电视、广播”;家长最常吃为孩子准备的零食排名前三位是“新鲜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和“谷类”,最常为孩子准备的饮料排名前三位是“纯牛奶及酸奶”、“含乳饮料”和“果蔬饮料”;家长的文化程度与营养相关知识、健康行为态度和饮食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家长在营养相关知识、健康行为态度、饮食行为三个方面与小学生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④教师的营养知识题目中有2道题目(共12题)的正确率低于80%;每天坚持吃早餐的教师占58.5%;平均每天至少喝一次奶制品的教师占22.7%;在最近一个月,至少吃一次西式快餐的占37%;教师营养相关知识最主要的的来源是“报刊、杂志、书籍”,最希望获得的途径是“专家指导”。干预效果评价:①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超重率上升0.9%,肥胖率下降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小学生血红蛋白值上升了1.25g/L,而对照组有所下降;两组小学生贫血率均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增长率小学生分别为8.2%,9.7%,10.0%;家长4.6%,2.6%,5.7%;教师8.6%,6.9%,11.0%。
  结论:小学生及家长对营养相关知识及健康行为观点有普遍性的了解,但部分题目仍存在误区,家长对子女在营养知识、健康行为态度及饮食行为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以营养健康教育和“快乐十分钟”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超重肥胖率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对改善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的营养知识、健康行为态度和饮食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儿童肥胖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但需长期坚持并评价其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