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的结构与小说——用分析心理学解读莫言的作品世界
【6h】

心理的结构与小说——用分析心理学解读莫言的作品世界

代理获取

摘要

对莫言作品的研究学界已为数甚多。最主流的研究方法是:在美与丑、生与死、城市与乡村、男性与女性、合理与非合理、中心与边缘、庙堂与民间、文明与自然、先进与传统、理性与感性、阿波罗(太阳神)与狄俄倪索斯(酒神)等二项对立的结构中,重视后者的研究。
   本论文是通过作品中的无意识的意象来分析莫言的小说,理论框架运用的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所创始的分析心理学。主要涉及到的分析心理学概念有:性格类别(type)论、小丑(trick star)、阿尼玛(anima)、面具(persona)、伟大的慈母(great mother)、伟大的严父(greatfather)、通过仪礼(initiation)、退行(regression)、自己(self)等。
   论文通过上述方法,主要阐明以下两点:
   第一,把莫言作品中的民间与庙堂、阿波罗(太阳神)与狄俄倪索斯(酒神)等二项对立看作莫言本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进退两难、互补性,或他本人的心的整体性(psychic totality)。第二,莫言的小说就是他本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selfrealization)以及个性化的过程(individuation process)。
   另外,本论寻找中国和世界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莫言作品之间的类似点与相悖点,进行细考莫言作品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延续和断裂,以及莫言作品所受的欧美文化的影响。
   自从人类有了明确的意识和自我以后,在不断的磨练过程中,文明也不断地进步。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这一点,当意识的堡垒脱离了无意识的土壤,便会失去其生命力。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从意识的堡垒回到无意识的土壤里,回头再看看意识和无意识两者之间互补相容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