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关系的历史队列研究
【6h】

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关系的历史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在慢性病防治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态势:其一、在成人期进行预防,缺乏高效的防治手段,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居高不下。其二、慢性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高血压等已经成为慢性病的隐患。这促使许多学者将研究目光前移,希望能够从生命早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宫内环境和生命早期的生长指标与成人期疾病有关,并且这些指标都是独立存在的。其中出生体重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因素,它不仅反映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而且也是决定生后生长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的因素之一。多年来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低出生体重的问题上,但近二十年来巨大儿发生率逐年增高,而出生体重过高不仅可以引起分娩方式等短期改变,它对母婴健康的远期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目标:
   1.探讨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血压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2.探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ApaⅠ多态性与高出生体重及儿童期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江苏省江阴市、无锡市惠山区和锡山区1993-1995年的出生队列中出生体重≥4000g者作为暴露组,<4000g且≥2500g者为对照组。每个暴露按同年龄、同性别匹配一个对照。在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进行随访,结局测量指标为体质指数(BMI)。共收集有效样本1435对。从以上研究人群中收集了311例血液标本,分析了9项生化指标及IGF-Ⅱ基因ApaⅠ多态性。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X2检验(一般联系、配对资料的X2检验、CMHX2检验和趋势性X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了1435对研究对象,男生975对,女生460对,主要集中在11~岁和12~岁年龄段。
   1.高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母亲高BMI、过期妊娠和孕晚期有高危因素是引起高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1(95%CI:1.20,1.91),2.33(95%CI:1.34,3.12)和1.18(95%CI:1.00,1.39)。
   2.暴露组BMI均值高于对照组:11~岁和12~岁年龄段暴露组的体重和BMI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调整父母亲BMI、母亲文化程度、孕龄、出生身长、食用吃油炸食品、父亲饮酒、户外活动方式、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作家务劳动和牛奶的食用频率等协变量后,暴露组的BMI均值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出生体重每增长1Kg,BMI增长0.61Kg/m2。
   3.超重和肥胖情况:本人群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1.39%,肥胖检出率为2.23%。暴露组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3.10%vs9.69%),肥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86%vs1.60%)。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超重的RR值为1.36(95%CI:1.11,1.69),发生肥胖的RR值为1.85(95%CI:1.12,3.07)。在调整母亲妊娠期混杂因素后,高出生体重引起超重和肥胖的OR值为1.43(95%CI:1.03,2.00);调整母亲妊娠期和儿童期混杂因素后,高出生体重引起超重和肥胖的0R值为1.46(95%CI:1.02,2.14)。而且孕龄在37~42周,出生重量指数(ponder index)在正常范围内者,高出生体重引起超重和肥胖率较高。
   5.血压的比较: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无统计学差异;超重组收缩压均值(mmHg)高于BMI正常组(102.64 vs99.72),肥胖组高于正常组(104.05 vs99.72);超重组舒张压均值(mmHg)高于正常组(68.63 vs64.86),肥胖组高于正常组(66.41 vs64.86),(p<0.001)。
   6.生化指标的比较:共采集血液标本311例。比较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反映脂质代谢、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9项生化指标,结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超重和肥胖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
   7.IGF-Ⅱ基因ApaⅠ多态性的比较:共提取基因组DNA271例。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男生AA型者BMI均数为16.10,AG型者为17.40,GG型者为17.65,后两组高于AA型。调整出生体重、年龄和性别后,男生的BMI同时受到出生体重和IGF-Ⅱ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而女生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
   1.高出生体重是影响儿童期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
   2.未发现高出生体重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3.未发现高出生体重与脂代谢、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标之间的关系;
   4.高出生体重和IGF-Ⅱ基因ApaⅠ多态性是导致男生BMI升高的独立性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