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蛋白质中氢键以及蛋白质复合物界面检测的核磁共振方法研究
【6h】

蛋白质中氢键以及蛋白质复合物界面检测的核磁共振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核磁共振解析蛋白质结构

1.2.1化学位移指认

1.2.2结构约束测定

1.3核磁共振动力学研究

1.4核磁共振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

1.5核磁共振实验技术的新进展

1.5.1 TROSY和CRINEPT技术

1.5.2残留偶极耦合常数

1.5.3 RD NMR技术

1.6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发展异核NOESY实验检测蛋白质中氢键

2.1蛋白质中的氢键

2.2核磁共振探测氢键

2.3利用异核NOE检测氢键原理简析

2.4二维异核NOESY实验的发展

2.4.1异核探测二维13C-1H HOESY实验

2.4.21H探测的二维13C-1H HOESY实验

2.5二维异核ROESY实验

2.5.1适用于大分子的异核NOE实验原理分析

2.5.2脉冲序列设计

2.5.3实验结果分析

2.6运用预饱和对HOESY实验灵敏度优化

2.6.1原理分析

2.6.2脉冲序列设计

2.6.3实验结果分析

2.7总结

第三章 亲水性扰动方法检测蛋白质复合物界面

3.1引言

3.2核磁共振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方法

3.2.1分子位移扰动(Chemical Shift Perturbation,CSP)

3.2.2分子间NOE(intermolecular NOE)

3.2.3交叉饱和实验(Cross Saturation)

3.2.4分子间转移NOE(Transferred NOE,TrNOE)

3.2.5 WaterLOGSY(water-ligand observed via gradient spectroscopy)

3.3 SEA-HSQC实验研究蛋白质酰胺质子交换速率

3.3.1核磁共振方法研究酰胺质子交换速率

3.3.2 SEA-TROSY实验

3.3.3 Clean SEA-HSQC实验

3.4亲水性扰动方法

3.4.1方法原理

3.4.2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3.5亲水性扰动方法对Hoxc9和Gem相互作用体系研究

3.5.1 Hoxc9-Gem相互作用体系介绍

3.5.2数据分析及结论

3.6亲水性扰动方法检测钙调蛋白和M13结合界面

3.6.1钙调蛋白和M13蛋白质体系介绍

3.6.2数据分析及结论

3.7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及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核磁共振在蛋白质结构,动力学以及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得益于核磁共振硬件技术和核磁共振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论文主要围绕改进和发展一些新的核磁共振实验技术以及其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内氢键以及蛋白质复合物界面检测两方面的核磁共振方法研究。 第一章论文简单介绍核磁共振在蛋白质中的应用,然后回顾了近些年核磁共振一些新技术发展:TROSY和CRINEPT技术、残留偶极耦合(RDC)以及RDNMR技术。 第二章本文做了利用异核NOESY实验检测蛋白质中氢键方面的探索。蛋白质中的氢键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已有一些核磁共振方法检测氢键。简单回顾了二维异核NOESY实验的发展,设计适合检测大分子中NOE相关的旋转坐标系下的异核NOESY实验。同时我们提出一种预饱和二维13C-1HHOESY实验,利用异核之间的NOE增强效应,大幅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第三章本论文提出新的检测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界面,称为亲水性扰动方法。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研究在理解生物功能中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非常适合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SEA-HSQC实验可以研究蛋白质中酰胺质子同水分子交换速率,利用结合前后交换速率变化可以检测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结合界面。亲水性扰动方法被应用于Hoxc9-Gem和CaM-M13蛋白质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