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先秦和希腊语言观研究
【6h】

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先秦和希腊语言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绪论

第一章语言观演变脉络概述

第一节先秦语言观脉络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希腊语言观演变脉络

第三节语言观和意识形态的更迭

第二章本体指称语言观

第一节语言本体词——道和(λóγo(ζ)/logos)

第二节本体论指称词——道和诸本体

第三节哲学本体论和语言观

第三章社会道德语言观

第一节先秦社会名实观

第二节希腊社会名实观

第三节希腊“道德性”修辞观

第四节先秦“道德性”修辞观

小结

第四章逻辑抽象语言观

第一节先秦逻辑语言观

第二节希腊逻辑语言观

第三节逻辑思维下的语言学取向

第五章语言学的萌芽

第一节语言生成观

第二节语言、心灵和世界

第三节语言本质论和约定论

第四节语言学的萌芽——《尔雅》和《读写技巧》(Téxve Gρaμμatiκ(η))

第六章语言观演变的语言文化动因

第一节语言质料动因——口语和文字的使用

第二节认识范畴的演变——以“心”范畴语义变化为例

第三节社会文化演变动因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李志强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汉学的兴盛和文化间交流的增多,为重新构建汉语语言学和更好地了解西方语言学提供了历史契机。汉语语言学的构建,既需要立足于汉语自身特点,也要符合汉语文化的内在逻辑性。这样的汉语语言学才真正具有描写性、兼容性和独立性。同时,借助西方语言学作为参照,可以更好地认识汉语语言学的特点。语言观作为构建汉语语言学的认识基础,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语言学的构建中,通过深入研究前人的语言观,并充分了解历史上影响语言观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有助于把握语言认识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与异文化语言观的比较研究,又可以为研究汉语语言学提供新视角。 就历史上语言认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言,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的先秦和希腊表现得较为突出。此时的语言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使用和创造着语言。在这个时期之前,语言仍然只被人们视为主体内部属性的一部分,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客观对象加以思考讨论的现象并不多。语言学的诞生,首先需要把语言客体化。因为只有在语言客体化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对语言进行反思和认识。直到大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伴随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语言才逐渐走上了客体化进程,开始酝酿语言学的萌芽。 在人类理性思维未充分发展之前,语言被认为是人的主体性的一部分,而并非一个外在的、独立的系统。语言产生和使用的根源直接追述到心灵的活动,语言的力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和外界事物。在心理和语言之间理性思维的成分很少。换言之,这也就是所谓的“言——意”指称阶段。这时的人们把语言视为带有神秘性的活动形式。随着意识形态由神话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人们开始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和自身。这时,语言这一人类活动开始逐渐同主体分离,转而成为主体意识的客观对象。也就是这个时候,语言观念开始逐渐从隐性走向显性。显性语言观,也就是对语言认识的直接表述,是伴随着理性思维的不断突显而产生的。人们此时逐渐意识到语言和心灵之间有理性认识的介入,进入了所谓“言——象(或理性)——意”指称阶段。指称关系中“象(或理性)”这个概念的出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意象概念,因而也是理性思维认识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理性思维带来了语言观念的显性化。显性语言观出现的标志,是“道”和“λογοζ”这两个语言本体词的提出,说明人们已经有意识地把世界本体进行反思。在人们用语言对本体进行表述的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开始对语言本身产生了认识,并把它作为客体进行反思。对语言的感知,仅意味着对语言反思意识的开端。从这两个语言本体词的提出,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中西方两部语言学著作《尔雅》和《读写技巧》的诞生,其间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先秦和希腊的语言观念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逻辑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本体指称语言观阶段、社会道德语言观阶段、逻辑抽象语言观阶段和语言学形成阶段等几个演变时期。在这几个阶段中,先秦和希腊语言观念分别表现出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特点,而且大多成为后来中西方语言学的核心观念。同时,语言观演变的这几个阶段,也部分地反映出人类语言观发展的共性和规律性。这几个阶段反映了人类语言观中认知对象的变化历程,即从神话到自然,从自然到社会,从社会到思维,再从思维到语言的一个认知过程。语言观发展的背后,有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动因的推动,也有语言演变的推动。这是语言观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以中西方语言学的萌生作为切入点,研究从先秦和希腊语言本体词的提出,直到各自首部语言学著作的产生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先秦和希腊语言观念的演变特征。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语言观念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其中特有的文化特征和共同的认识规律,从而使得中西方语言学说的发展特点更为清晰地展现出来。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首先对先秦和希腊语言观的总体演变脉络加以描述,提出先秦和希腊语言观在语言学形成之前,所经历的本体指称语言观、社会约定语言观、逻辑抽象语言观和语言学的形成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公元前6世纪,先秦和希腊语言观的这几个发展阶段,存在着认识脉络发展的对应性。在接下来的四章中,分别对语言观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论述,从更详细的层面比较先秦和希腊的语言观。 第二章对先秦和希腊的语言本体词和哲学本体论指称词语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章指出在本体指称语言观阶段,先秦和希腊语言本体词在含义和语境上的差异,论述其对语言观发展的影响。在哲学本体论指称词的比较中,对“一对多”的对应现象进行语言认识特点分析。 第三章对社会道德语言观进行比较研究,这是语言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关于语言的认识观念主要围绕社会、政治和伦理等问题展开。在语言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中,社会约定的观念越来越明显。第四章逻辑抽象语言观进行比较研究。理性的发展,逐渐使人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本章的主要研究中心是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墨家逻辑中的语言观。比起社会道德语言观,这两种逻辑思维的发展,使语言概念逐渐得以抽象化。在先秦和希腊,有两个学派分别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观,那就是斯多葛学派和名家。这些继承者继续发扬了语言概念的抽象性和实用性。在语言观念不断演变的基础上,语言学便应运而生了。 第五章主要论述语言学的形成。这一时期以两部最具代表性,最具各自语言学特点的著作《尔雅》和《读写技巧》为标志。在本章中,还分别从语言生成,语言本质、语言属性等角度,分析两种语言学形成的基础。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语言观念演变的动因。语言观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推进,动因分析主要从三个层面的演变展开:口语和文字层面,认知范畴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通过动因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语言观的发展主要是受到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转变的影响。当人类从神话思维意识形态向理性思维意识形态迈进的过程中,认知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语言从作为人主体内部的一种恒定属性,逐渐外化为主体外部客观存在的自足系统。对语言的认识,随着认识能力的积累和发展,也经历了从语言本体词到言意指称,从言意指称到名实约定,从名实约定到概念抽象,再从概念抽象到语言规则的发展阶段。社会变革和文化环境也对语言观的演变产生了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外部的。在诸多因素中,对语言观演变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 第七章作为全文的总结,对本文的要点进行了回顾。同时指出,语言学特点的形成除了显性语言观的准备之外,在隐性语言观也即语言使用层面上,也存在着很多可探究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