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月水母(Aurelia sp.1)形态特征以及与不同生物捕食关系的初步研究
【6h】

海月水母(Aurelia sp.1)形态特征以及与不同生物捕食关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海月水母和海蜇碟状体的形态比较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海月水母对5种小型生物的捕食能力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四章 生活史不同阶段海月水母和海蜇的相互捕食关系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五章 日本蟳与海月水母和海蜇捕食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海月水母(Aurelia sp.1 Linnaeus,1758)又称幽浮水母,隶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洋须水母科、海月水母属,是我国沿海一种常见的水母种类。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使得海月水母在我国沿海不间断的暴发,对我国渔业经济和海洋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由于国内对于海月水母形态和捕食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对此,我国开始立项重点对海月水母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形态上初步比较了海月水母和海蜇的形态差异,为不同种类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海月水母与海蜇、日本蟳以及其他小型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为生态控制海月水母的数量从而预防其大量暴发提供参考。
  1.海月水母与海蜇两者碟状体的形态比较
  针对海月水母和海蜇的碟状体在出海调查和形态分类过程中形态相似的问题,对两者进行观察及形态比较。结果发现:海月水母和海蜇初生碟状体个体大小相近,缘瓣长250~350μm,宽50~80μm,伞径800~1200μm左右。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体色、口腕特征和游动行为。海月水母碟状体初期体色较深(红紫色),随着发育体色逐渐变淡,到碟状体后期呈无色透明;而海蜇初生碟状体无体色,初期到后期,碟状体始终为无色透明状。海月碟状体后期口腕分叉成4叶;海蜇4叶口腕末端分叉成4对。海月水母和海蜇在碟状体阶段的体色、口腕形状有明显的区别,其中体色变化和口腕的形态特征可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2.海月水母对5种小型生物的捕食能力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2.5cm的海月水母(Aurelia sp.1)对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0.50±0.10mm)、许氏平鮋(Sebastodes fuscescens,5.8±0.30mm)、糠虾幼体(Mysis,2.50±0.20)、单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 Kroyer,1.28±0.05)和蟹蚤状幼体(Crab Zoea,1.50±0.30)的捕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海月水母对密度为500ind./L的卤虫无节幼体、糠虾幼体的捕食率明显高于单尾猛水蚤和蟹的蚤状幼体;对密度为100个/L的许氏平鮋几乎全部杀死,捕食率达93.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过程中海月水母捕食行为的观察发现,捕食对象的适口性、游泳速度、逃避捕食的策略以及生物学特征(体形、身体结构)等都是影响海月水母的捕食能力的因素。结果显示海月水母对捕食对象的捕食结果并非单一因子决定,而是受上述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3.生活史不同阶段的海月水母与海蜇的相互捕食关系
  本文研究了生活史不同阶段的海月水母及海蜇之间的相互捕食关系。海月水母螅状体(口柄直径约为1mm)能够捕食海蜇碟状体及伞径≤8mm的海蜇幼体;海月水母的碟状体只能够捕食海蛰碟状体;伞径100mm的海月水母体能够捕食海蜇碟状体及伞径≤30mm的海蛰幼体。在海蜇对海月水母的捕食实验中发现,伞径≥10mm的海蜇幼体对海月水母的碟状体有捕食行为。通过对两种水母相互捕食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海月水母捕食海蜇的能力明显强于海蜇捕食海月水母的能力。这或许有助于解释近年来海月水母不断暴发而海蜇资源日渐减少的现象,有助于改进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措施,提高放流效果。
  4.日本蟳与海月水母和海蜇捕食关系的研究
  本实验对日本蟳(体重:37.58±6.09g,壳长:5.59±0.35cm,壳宽:3.95±0.29cm)与生活史不同阶段的海月水母和海蜇的捕食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日本蟳对海月水母和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没出现明显的捕食行为。在不同伞径海蜇投喂组中,日本蟳对1~2cm海蜇幼体捕食现象明显,每天可捕食海蜇幼体102.08g;而对4~5.5cm和7~8cm海蜇幼体几乎不捕食。对不同规格的海月水母(伞径:3~5cm,8~10cm和17~20cm)都有明显捕食现象,捕食量约177.12g~196.56g/d。不同规格海月水母和伞径1~2cm海蜇混合实验结果表明,日本蟳同时捕食海月水母和海蜇幼体,但对前者的捕食量明显高于后者(p<0.05)。对不同组的日本蟳3种消化酶活性测定得出水母组中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都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下降明显,3种酶活性变化的总体趋势:对照组>投喂水母组>饥饿组。说明日本蟳虽然捕食海月水母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存,但不能维持野生日本蟳主要营养需求,因此,海月水母对日本蟳的营养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