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洋生物附着过程与防污评价技术的研究——利用不同检测技术研究三种细菌的附着
【6h】

海洋生物附着过程与防污评价技术的研究——利用不同检测技术研究三种细菌的附着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1 海洋生物污损的研究现状

2 微生物附着的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概况

3 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 应用多种生物膜检测技术分析微生物附着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 S.oneidensis MR-1 在不同材料表面的附着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因素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词注释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蓝色经济战略的开展,海洋事业不断壮大,各式各样的海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设施应运而生,海上军事、海上运输、海上养殖等海洋设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海洋是个多变又复杂的环境,容易使海洋设备遭受严重的海洋生物污损,生物污损能够造成海洋腐蚀、海洋渔业网眼堵塞及海洋船舶仪表失灵,严重阻碍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探究海洋微生物的附着过程及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研究生物污损、从根本上解决海洋生物污损问题、制定绿色防污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利用荧光显微镜测定了3种微生物在4种材料表面的附着情况,并考察了不同材料及环境因素对附着情况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首先,概述了现阶段海洋生物污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微生物污损的检测及评价技术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微电极技术及电化学检测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其次,结合实验分析了各种微生物附着检测技术的特点,确定论文研究所要采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利用表面荧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技术对316L不锈钢材料表面微生物的附着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综合不同微生物附着检测技术及实验中定量描述的要求,本文主要采用荧光显微镜计数方法对几种海洋微生物的附着进行了测定。
  第三,通过 S.oneidensis MR-1在不同材料表面的附着情况,阐述了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附着规律。利用荧光显微镜计数定量测定316L不锈钢、玻璃、PVC、有机硅4种材料在浓度为1×107 cfu﹒ml-1的S.oneidensis MR-1菌液中分别浸泡1h、3h、6h、24h、48h、72h后其表面的细菌附着量,通过比较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得出微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的一般规律:污损微生物的附着需要经过可逆附着阶段、可逆到不可逆附着的过渡阶段、不可逆附着阶段最后到生物膜发育并最终达到成熟,在到达不可逆附着阶段之前细菌在材料表面的附着量变化不定,达到不可逆附着阶段后细菌在材料表面的附着逐渐增多并最终形成成熟的生物膜。
  第四,从附着基体材料、污损微生物及附着环境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了微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现材料种类、材料的润湿性及材料表面粗糙度均会影响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附着量。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微生物在不同材料表面的附着量具有以下规律:316L不锈钢> PVC>玻璃及有机硅材料;且亲水材料较疏水材料表现出更大的微生物附着量;微生物更倾向于附着在粗糙度较大的表面,但并非随着粗糙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当材料表面粗糙度降低至纳米级甚至更低时,附着量随着粗糙度的降低反而增加。(2)对于不同的微生物而言,由于微生物鞭毛数目及胞外分泌物不同,其附着量也表现出差异,S.oneidensis MR-1和P.aeruginosa PAO1菌株的附着量均大于E.coli JM109。(3)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微生物附着影响表现为:盐度和碳源供给对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中性环境和30℃的温度条件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定量描述了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附着过程,研究了微生物附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微生物附着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评价。可以为研究绿色防污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