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黄素对杂交鲶着色研究及三聚氰胺对草鱼、杂交鲶生长的影响
【6h】

叶黄素对杂交鲶着色研究及三聚氰胺对草鱼、杂交鲶生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一章 引言

1.鱼体着色的研究进展

1.1 添加着色剂的目的

1.2 鱼体着色的机制

1.3 着色剂的种类

1.4 类胡萝卜素在鱼体内的代谢

1.5 鱼体色异常及保持色泽稳定性

2.三聚氰胺的研究现状

2.1 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2.2 三聚氰胺“假蛋白”原理

2.3 三聚氰胺的毒理学研究

2.4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叶黄素及其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试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制粒方式及储存时间对饲料中叶黄素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形式叶黄素及不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2.3 体色观察

2.4 杂交鲶背部皮肤及腹部皮肤色差值

2.5 皮肤、肌肉中叶黄素含量

3 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杂交鲶生长的影响

3.2 制粒方式对叶黄素着色效果的影响

3.3 普通叶黄素和转化叶黄素着色效果的比较

3.4 普通叶黄素和包被普通叶黄素稳定性的比较

第三章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草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

1.3 试验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试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三聚氰胺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三聚氰胺对草鱼肌肉基本成分的影响

2.3 三聚氰胺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三聚氰胺对草鱼肝脏及肾脏结构的影响

3.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3.2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草鱼肝脏及肾脏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不同浓度三聚氰胺对杂交鲶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体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三聚氰胺对杂交鲶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杂交鲶肌肉基本成分的影响

2.3 三聚氰胺对杂交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杂交鲶背部皮肤及腹部皮肤色差值

2.5 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

2.6 皮肤酪氨酸酶活力

2.7 三聚氰胺对杂交鲶肝脏及肾脏结构的影响

3.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杂交鲶生长的影响

3.2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杂交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

3.4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杂交鲶肝脏及肾脏结构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杂交鲶是以南方大口鲶为父本,鲶鱼为母本杂交而得,由于市场对其体色要求通常为黄色,而有关杂交鲶体色改善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杂交鲶这个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几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为饲用着色剂在杂交鲶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三聚氰胺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研究较多,对水产动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杂交鲶为研究对象,考察三聚氰胺对有色经济鱼类体色及生长的影响;以草鱼为研究对象,考察三聚氰胺对经济鱼类生长的影响,为水产养殖中出现的体色异常及生长缓慢,死亡率增高等现象提供一些参考。
   实验一: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叶黄素及其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4种不同形式叶黄素及两种制粒方式,考察不同形式叶黄素及不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Silurus asotus)体色的影响。实验共分6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添加普通叶黄素200mg/kg组(挤压机制粒)、添加普通叶黄素200mg/kg组(绞肉机制粒)、转化叶黄素200mg/kg组、包被普通叶黄素100mg/kg组、包被转化叶黄素100mg/kg组。普通叶黄素以黄体素为主,转化叶黄素以玉米黄质为主。其中添加普通叶黄素200mg/kg一组用绞肉机制粒,其他各组均用挤压机制粒。以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61g的杂交鲶20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各叶黄素添加组鱼体背部皮肤、腹部皮肤黄度值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叶黄素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较转化叶黄素组显著提高20.3%、11.3%(P<0.05);添加100mg/kg包被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与200mg/kg普通叶黄素几乎相当;添加100mg/kg包被转化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不及200mg/kg转化叶黄素。上述研究表明,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优于转化叶黄素;普通叶黄素经包被处理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50%便能达到相同的着色效果。在普通叶黄素添加量均为200mg/kg时,挤压机制粒和绞肉机制粒二组背部皮肤色差值、腹部皮肤色差值及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肌肉的叶黄素含量也基本一致;对不同制粒方式后的饲料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表明,挤压机制粒和绞肉机制粒对饲料中叶黄素含量无影响。从叶黄素的着色效果及饲料中的含量两方面考虑,在本实验条件下,制粒方式对叶黄素并无影响。
   实验二: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草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及1.0%三聚氰胺,饲喂平均体重(183.97±2.92)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8W,以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及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基本成分,血液生化指标为判据,研究三聚氰胺对草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0%组增重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升高,0.5%及1.0%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基础组,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1.0%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草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使肝细胞出现水泡变性,1.0%组鱼的肾脏中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出现浑浊现象,刷状缘模糊,管壁细胞界限不清晰。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0%的添加量影响草鱼的摄食与生长,使肝、肾组织出现异常。
   实验三: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杂交鲶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体色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及1.0%三聚氰胺,饲喂平均体重(240.23±4.79)g的杂交鲶8w,以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肌肉基本成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皮肤色差值、皮肤及肌肉中叶黄素含量、皮肤酪氨酸酶活力等为判据研究三聚氰胺对杂交鲶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0.5%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显著低于,饲料系数、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各组肌肉基本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0.5%及1.0%组杂交鲶背部皮肤色差L*值(明度)及b*值(黄度)及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酪氨酸酶活力显著升高,表明三聚氰胺影响叶黄素对其着色,并使杂交鲶出现体色异常,黑化率增加,分别为11%、19%。三聚氰胺使肝细胞出现水泡变性,对肾脏组织未产生可见的异常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0.5%添加量即可影响杂交鲶的摄食与生长,使其体色及肝细胞出现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