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6h】

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授权书及声明

第一章绪论

1.2凸轮机构研究回顾

1.3凸轮及电子凸轮研究综述

1.4可调机构轨迹综合研究综述

1.5混合驱动型机构研究综述

1.6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7本章小节

第二章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创新设计及应用背景

2.1引言

2.2七杆机构的一般化

2.2.1一般化方法

2.2.2一般化原则

2.3七杆机构运动链的数综合

2.3.1数综合方法

2.3.2数综合数综合步骤

2.4七杆机构的再生运动链和新型机构的原型

2.5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技术应用背景

2.5.1用滑块机构实现移动输出

2.5.2用凸轮机构实现移动输出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驱动类型及可动性分析

3.1引言

3.2混合驱动七杆机构分类

3.2.1平面四杆机构驱动杆类型分析

3.2.2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分类

3.2.3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类型分析

3.3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设计

3.3.1运动与动力分析

3.3.2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设计

3.4小结

第四章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4.1引言

4.2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输出运动类型

4.3实现变凸轮曲线混合驱动移动输出七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4.4实现变凸轮曲线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驱动运动设计

4.4.1驱动运动位移设计

4.4.2驱动运动速度设计

4.4.3驱动运动加速度设计

4.5算例

4.6结论

第五章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优化设计

5.1引言

5.2伺服电机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5.3伺服电机运动函数优化设计原理

5.3.1设计准则

5.3.2性能指标

5.3.3双停留输出运动伺服电机运动函数的设计

5.3.4单停留输出运动伺服电机运动函数的设计

5.3.5无停留输出运动伺服电机运动函数的设计

5.4算例

5.4.1降低移动从动件最大速度

5.4.24以降低移动从动件最大加速度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实现变凸轮曲线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实验研究

6.1引言

6.2实验系统

6.2.1实验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6.2.2实验子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6.3实验内容

6.3.1实现停-升-停-回运动类型

6.3.2实现升-回运动类型

6.3.3实现停-升-回运动类型

6.4结论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全文总结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完成的学术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纵向与横向科研课题

展开▼

摘要

该文对由可控电机和常速电机驱动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机构的结构尺寸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伺服电机驱动使输出具有柔性.首先,进行了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驱动杆类型研究.其基本方法是:将七杆机构分解成基础构件分别加以研究,然后进行综合.通过分析得到了多种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驱动杆类型,在分析驱动杆类型的基础上,首次以遗传算法研究了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尺寸综合,得到了混合驱动七杆机构可动性尺寸.其次,提出并进行了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用以实现变凸轮曲线的运动设计.由于混合驱动七杆机构输出的多样性,该文仅就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