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本文创新点

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回顾

2.1文献综述

2.1.1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

2.1.2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

2.1.3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

2.1.4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

2.2相关理论回顾

2.2.1金融约束理论

2.2.2包容性增长理论

第3章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3.1主要变量分析

3.1.1传统金融发展程度

3.1.2政府干预程度

3.1.3互联网发展水平

3.2其他变量分析

第4章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研究假设及数据来源

4.1.1研究假设

4.1.2数据来源

4.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分析

4.2.1泰尔指数分解实证检验

4.2.2收敛性分析结果

4.3影响因素的混合回归分析

4.3.1 31个省及直辖市的实证结果

4.3.2东中西部的实证结果

4.4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分析

4.4.1 31个省及直辖市的实证结果

4.4.2东中西部的实证结果

4.5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4.5.1空间自相关检验

4.5.2空间滞后及空间误差模型

4.5.3空间杜宾模型及效应分解

第5章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1研究结论

5.1.2政策建议

5.2后续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年)》构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收敛性,并且采用混合回归、面板回归和空间计量对比研究了东、中、西部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为了分析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采用空间效应分解方法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分解。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存在区域差异性。从泰尔指数的分解可以看到东、中、西部泰尔指数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东部发展最不平衡;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α收敛的值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其中西部的α收敛程度最大,东部其次,中部地区α收敛的程度最小;根据β收敛可以看到初始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低的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水平高的城市群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第二,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有重要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程度对数字普惠金融也有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由于政策干预不当反而会阻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技术进步大大加快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步伐,并且互联网的应用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在传统金融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因此有效发挥了落后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另外城乡收入差距对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阻碍现象,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个问题不容小觑。

著录项

  • 作者

    谢佳芳;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建中;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数字; 金融; 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