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生产方式研究
【6h】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生产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知识生产的已有研究

(二)国内关于知识生产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经验总结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本文的创新点及章节安排

(一)预期创新之处

(二)章节安排

第一章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

第一节政策知识的相关概念

一何为政策知识

二政策知识的特点

第二节政策知识与信息

第三节政策知识的特性与公共政策制定之间的矛盾

一政策知识的分散性与政策常U定运用整体知识之间的矛盾

二政策知识的不对称性与政策审U定决策权归属之间的矛盾

三政策知识的复杂性与政策制定中知识共识形成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生产

第一节知识生产的相关概念

一政策知识生产的定义

二早期政策制定中的知识生产

第二节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生产者

二专家

三大众

四媒体

第三节知识生产与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

一知识生产与政策科学化

二知识生产与政策民主化

第三章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生产方式

第一节自主搜寻

一知识与决策权的互动

二调查研究:政府主动寻求知识

第二节压力回应

一利益诉求与知识生产

二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节共识协调

一知识差异下的政策分歧

二基于协商一致下的知识认同

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中知识生产方式的完善

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中不同知识生产方式的突出问题

一成本过高与形式化

二影响的有限性

三矛盾不可调与妥协

第二节不同知识生产方式的改进

一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学习型政府

二扩大公民参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

三落实协商民主,完善知识供给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公共政策制定越来越追求科学与民主。公共政策制定可以视为一种生产和运用知识的认知活动,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需要充足完备的知识作为基础,不同的公共政策需要不同的知识类型。但是,政策制定主体知识的不完备、决策权与知识配置的不对称、不同知识差异带来的政策偏见以及政策知识生产的传播障碍等,使得公共政策制定成为了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知识生产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知识途径来分析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从知识生产的主体出发,笔者认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知识生产方式:一是以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的“自主搜寻”的知识生产方式;二是由群众触发,政府回应的自下而上的“压力回应”的知识生产方式;三是由政府、专家、群众等多元主体上下互动的“共识协调”的知识生产方式。立体化的知识生产使得政府、专家、群众、媒体都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适应了政策制定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不仅有效减少了政策制定中知识不完备的情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知识共享,形成了政策共识。不仅保障了科学决策,而且也促进了民主决策。 当然,不同的知识生产方式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比如“自主搜寻”的知识生产方式成本过高和形式化、“压力回应”的知识生产方式的影响有限、“共识协调”的知识生产方式存在知识矛盾不可调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学习型政府;要扩大公民参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协商民主,完善知识供给体系等。本文从知识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探讨不同知识生产方式的运作对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意义等问题。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来审视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利于我们认清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知识基础,厘清知识生产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在关系,对于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具有一定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凌美泉;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礼鑫;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