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X得不能再X”及相关结构研究
【6h】

“X得不能再X”及相关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及语料来源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X得不能再X”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2.1 “得”的性质

2.2 “再”的考察

2.2.1 “再”表频率

2.2.2 “再”表程度

2.3 “X得不能再X”结构中的X

2.3.1 A式中的X

2.3.2 B式中的X

2.4 “X得不能再X”结构的句法功能

2.4.1 独立成句

2.4.2 充当谓语

2.4.3 充当定语

2.4.4 充当状语

2.4.5 充当补语

2.5 “X得不能再X”结构所表达的语义

2.5.1 A式表达的语义

2.5.2 B式表达的语义

2.6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极性程度量表达的历时考察

3.1 极性程度量表达的历时发展

3.1.1 上古时期

3.1.2 中古时期

3.1.3 近代时期

3.1.4 现代时期

3.2 极性程度量表达形式

3.2.1 极性程度副词

3.2.2 固定结构

3.3 “X得不能再X”结构的形成及动因

3.2.1 “X得不能再X”结构的形成

3.2.2 “X得不能再X”结构产生的动因

3.4 小结

第四章 相关极性程度量表达结构考察

4.1 “最/极+X”结构

4.1.1 “最/极+X”中的X

4.1.2 “最/极+X”的句法功能

4.1.3 “最/极+X”的语义分析

4.1.4 “最/极+X”的语用特点

4.2 “再X不过”结构

4.2.1 “再X不过”中的X

4.2.2 “再X不过”的句法功能

4.2.3 “再X不过”的语义分析

4.2.4 “再X不过”的语用特点

4.3 “没有比W更X的”结构

4.3.1 “没有比W更X的”中的W和X

4.3.2 “没有比W更X的”的句法功能

4.3.3 “没有比W更X的”的语义分析

4.3.4 “没有比W更X的”的语用特点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结论

5.2 可能的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X得不能再X”结构,同时简要分析与此相关的表示极性程度量的结构,并尝试对“X得不能再X”结构的形成和表达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法揭示其与相关结构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概要介绍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本文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语料来源等内容。
   第二章从共时层面对“X得不能再X”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句法功能进行描写和分析,并揭示“X得不能再X”结构的语义表达特点。
   第三章从汉语的不同分期,考察极性程度量由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现代汉语中的“X得不能再X”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加以解释。
   第四章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X得不能再X”与相关结构的异同点。对比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该结构与相关表极性程度的构式进行比较;二是将该结构与含极性程度副词的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加彰显“X得不能再X”结构在语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第五章是结语,对全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