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湖亮河湾人工湿地修复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6h】

太湖亮河湾人工湿地修复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亮河湾位于太湖西北,贡湖湾的西南角,座落在太湖湖东十二渚的亮河渚上。水面面积约256公顷,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3.5米,浅水处0.6米。
   无锡环太湖(亮河湾-大溪港)湿地恢复一期工程是国家水利部、江苏省太湖局、江苏省水利厅、无锡市政府等部门下达实施的重点工程,也是无锡治理太湖、恢复生态湿地的示范性工程。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及社会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亮河湾人工湿地修复区域浮游动物,微囊藻调查监测,研究各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及亮河湾微囊藻爆发期间微囊藻时空区域分布特征,进一步了解各工程区域微囊藻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对今后人工湿地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结果如下:
   1、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亮河湾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6种,其中轮虫6科17属40种,占总种数的71%;桡足类4科5属5种,占总种数的9%;枝角类6科8属11种,占总种数的20%。
   2、浮游动物优势种有5种。轮虫类优势种两种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angularis)和多肢轮虫(Polyanhrasp.)。枝角类优势种两种为:长额象鼻溞(Bosminalongirostris)、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cornuta)。桡足类优势种类群为:无节幼体(Nauplii)。长额象鼻溞(Bosminalongirostris)是第一优势种。
   3、浮游动物密度全年平均值为:860个/L,其中轮虫:328个/L,占38.2%;桡足类:133个/L,占15.5%;枝角类:398个/L,占46.3%。各区域分布:湖心区为788个/L;外围区为最小为688个/L;网隔区为846个/L;人工湿地修复区西区为1003个/L;修复区东区为911个/L。月变动范围为55~2314个/L。季节变化来看,夏秋季节较高,冬春季节较少。浮游动物密度月最大值为在2010年9月中旬网隔区达3642个/L,最小值在2010年3月外围区仅35个/L。浮游动物生物量全年月平均值为3.63mg/L。其中湖区最高:4.34mg/L;外围最小:3.00mg/L;网隔区:4.23mg/L;西区:3.61mg/L;东区:3.26mg/L。月变动范围为:0.08~15.03mg/L,浮游动物生物量月最大值为在2010年9月中旬网隔区达29.14mg/L,最小值在2010年5月湖心区仅0.04mg/L。
   4、亮河湾微囊藻大面积积聚月份在6至10月。7月份最高,细胞数达893.89×106个/L,10月份最低,为55.42×106个/L。网隔区微囊藻密度平均值最高为697.82×106个/L,且网隔区7月份最高达1134.97×106个/L;湿地修复区西区最低为448.95×106个/L。
   5、亮河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夏秋季节受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影响较大,春冬季节受工程影响不明显。夏秋季节微囊藻爆发期间,亮河湾水域微囊藻受工程修复的物理收集及水生植物生物净化水体的影响。研究发现,过高密度的微囊藻显著抑制浮游动物生存,尤其是对大型浮游动物抑制显著,使得微囊藻爆发期间浮游动物多小型化且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而在微囊藻爆发初期及后期,适度的微囊藻密度为浮游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浮游动物密度及多样性显著提高。
   6、亮河湾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动范围为:0.83~2.48,各区域年变动范围为:1.58~1.94,年均值为1.76,各区域整体来看,多样性指数H'在2010年6月至10月间各区域均较高;在春季月份最低,冬季月份次之。多样性指数H'夏秋季节月份各区域时空差异显著。各区域多样性指数H'年平均值,工程修复区域明显高于其它区域,湖心区最低,网隔区次之。
   以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亮河湾各区域水体整体处于重污染状态,其中湖心区和网隔区水质最差,工程修复区相对优于其它区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