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亮河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6h】

亮河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贡湖湾作为太湖沿岸城市一无锡的重要水源地,在夏季东南风作用下蓝藻水华聚集,导致水质恶化而无法饮用。为缓解水源地污染在贡湖湾的亮河湾设置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为了了解: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湿地修复工程的响应,为太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亮河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内设置了21个采样点,每月1次进行了12次采样调查,对各个样点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变化、多样性指数以及一些理化指标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结果如下:
   1.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7属108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31属52种占总浮游植物种数的48.1%,硅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分别为18属23种,5属14种和8属8种,各占全部种类数的21.3%、13.0%和7.4%。亮河湾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在冬季与春季为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formosa、颗粒直链藻Melosiragranulate、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卵形衣藻Chlamydomonasovalis这些一般湖泊常见优势种;夏季优势种为容易形成水华的铜绿微囊藻属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flos-aquae;秋季以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acuta为主。
   2.亮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的过程是从冬春季的硅藻转变为春末夏初的绿藻,到盛夏以及秋季则是蓝藻占优势,随着冬季的到来硅藻的重要性再次上升。
   3.浮游植物密度在106.0×104-89938.4×104cells/L之间波动,呈现出单峰型变化,夏季出现唯一的高峰,并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春季3月份浮游植物密度达到最低值。浮游植物密度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4.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浮游植物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非蓝藻水华爆发时期浮游植物密度差异不大,各个功能区变化一致;在蓝藻水华爆发期各个功能区浮游植物密度是围隔>外围≥对照区>工程区。说明工程对蓝藻水华的集聚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的显著性分析,在蓝藻爆发期间(6月-9月)结果表明工程区的藻类密度明显的低于其他区域的藻类密度。
   5.亮河湾工程区、对照区及外围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69、2.34、2.42,Margalef指数分别为2.82、2.24、2.35,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45、0.40、0.40。各区域三种指数全年平均工程区都高于对照区及外围,具体表现为工程区>外围≥对照区。
   6.这些结果表明亮湖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应就是在蓝藻水华爆发期间对工程区内浮游植物密度的上升有明显的减缓作用,而对其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