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清朝、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的传播特点
【6h】

论清朝、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的传播特点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二 研究现状及概要

第一章 清朝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的传播特点

第一节 大分散小集中分布格局的形成

第二节 教派门宦的传入及活动

第三节 穆斯林民族成员的多样化

第四节 经堂教育和新式回族教育的创立

第二章 民国时期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的传播特点

第一节 以城镇传播为主农村传播为辅

第二节 伊斯兰教团体组织的成立

第三节 经堂教育和新式回族教育的兴盛

第四节 伊斯兰教民俗礼仪的程式化

第三章 评析总结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问题,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应该在唐肃宗二年(757),距今已有将近1300的历史;而伊斯兰教传入黑龙江地区的时间追溯到清顺治十五年(1658),距今才有3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算是一支年轻的宗教,但从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来说却不可小觑,早已受到黑龙江省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清朝和民国时期伊斯兰教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播特点。伊斯兰教伴随穆斯林移民传入黑龙江省;在清代,伊斯兰教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播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在传播范围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第二,教派门宦的传入和活动;第三,穆斯林民族成员的多元化;第四,经堂教育和新式回族教育的创立。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会围绕这四个特点展开详细的说明。经过有清一代的生存发展后,清末时,黑龙江省一共建立清真寺20余座,穆斯林人口达到14786人,成为省内一支令人瞩目的移民新军和宗教团体。进入民国时期后,伊斯兰教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播主要也有四个特点:第一,在传播进程中形成了以城镇传播为主、农村传播为辅;第二,伊斯兰教团体组织的成立;第三,经堂教育和新式回族教育的兴盛;第四,伊斯兰教民俗礼仪的程式化。本文的第二部分将会围绕这四个特点展开详细的说明。经过了民国时期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黑龙江省大约修建清真寺70余座,穆斯林人口达到了4万左右人,为黑龙江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本文的第三部分将论述黑龙江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重点阐明回族作为一支移居民族,在黑龙江地区的定居和繁殖中,伊斯兰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