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某S高校为例
【6h】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某S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我国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发展

第三章 研究的设计和过程

3.1 样本高校及其中层领导干部队伍的介绍

3.2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现状分析

3.3 设计指标体系的依据

3.4 指标体系的设计

3.5 指标体系权集的确定

第四章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内涵分析

4.1 各指标的内涵分析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针对当前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现实状况提出的明确要求。高校作为我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其中层领导干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支持者和执行者,是高校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作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开展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前提。因此,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指标体系的研究,使之既符合时代要求、高校特点,又科学合理、便于实际操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高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论文围绕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这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结合上海某S高校的工作实践,对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现状,经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初拟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征询意见、理论论证、专家评判等方法对初拟指标进行筛选或修订,确定了由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组成的一级指标以及分别针对正职干部和副职干部的各二十七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此次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的尝试和探索,由于运用了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并结合了样本高校的实际工作,使得此次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的成果更科学、可行,并且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