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6h】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流域水污染问题

1.1.2 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合作管理

2.1.1 合作管理的定义

2.1.2 合作管理的基础要素

2.1.3 合作管理的五个要素

2.1.4 总结

2.2 区域合作理论

2.2.1 区域合作基础要素

2.2.2 区域合作支持网络系统

2.2.3 区域合作模式及其类型

第3章 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借鉴

3.1 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3.2 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

3.2.1 流域管理模式

3.2.2 国外典型流域管理机构介绍

3.3 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3.4 对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第4章 淮河流域概况及水污染防治模式现状分析

4.1 淮河流域概况

4.2 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分析

4.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模式现状

4.4 淮河水污染防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割式管理模式

4.4.1 地方政府的分割管理

4.4.2 部门的分割管理

4.5 建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4.5.1 从水污染的特征分析

4.5.2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

第5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构建

5.1 政府间合作管理的组织建设

5.1.1 战略层面上政府间合作管理的组织建设

5.1.2 管理层面上政府间合作管理的组织建设

5.1.3 地方层面上政府间合作管理的组织建设

5.2 政府间合作协商机制的建设

5.2.1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3个层面及对合作协商机制的不同要求

5.2.2 多层合作协商机制之间的关系

5.2.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合作协商的基本内容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渐加剧。虽然国家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对淮河进行全面治理,但淮河流域水污染恶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对我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现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采用的是分割式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分割管理和部门的分割管理。由于流域水资源的系统性、水资源的公共特性和外部性,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不可避免的与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动。流域水污染问题不可能离开社会经济管理和环境管理而独立解决.也不能分割在不同的行政区和部门之中。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短期性、局部性的选择。
   本文从合作管理的视角,在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淮河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从政府间合作管理的组织建设、政府间合作管理的合作协商机制建设两个方面构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合作管理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